陆阳摆手:“不妥,魔教在此地不知隐藏了多久,背后牵扯到的势力盘根错杂,说不定就有当地官府的支持。”

    蛮骨不理解陆阳的意思:“魔教不是人人得而诛之?官府为何要帮助魔教。”

    不用陆阳回答,孟景舟对这方面最熟悉:“正因为人人得而诛之,大夏王朝才在地方官政绩考察中增加一项‘诛魔数量’,铲除的魔头数量越多,修为越高,政绩就越多。”

    “想想看,魔教完全可以和郡守立下约定,定期向郡守提供魔头,郡守答应不泄露魔教的位置。”

    孟景舟说的不是故事,而是家中当官的长辈亲口说的事实。

    家中长辈说夏帝杀了一批又一批,但还是有漏网之鱼。

    朝中也有人提出去除这一项考核指标,被宰相制止。考核指标还在,大多数官员尽心尽力铲除魔道,少部分人勾结魔教,去掉考核指标,难保还有多少官员愿意费心费力的寻找魔教踪迹。

    总的来说,这项考核指标的存在利大于弊。

    孟景舟的话让蛮骨有种颠覆认知的感觉,他以前从未想过这种事情。

    陆阳说道:“郡守和魔教联手概率不大,不过咱们总要做好最糟糕的打算。”

    “假如郡守和魔教真的是一伙的,那向郡守表明咱们的来意,郡守为了不暴露,自然会把秦元浩教出来,可整个延江舵得到消息,便会藏起来,致使咱们错失潜入魔教的机会,因小失大,甚是不妥。”

    “为今之计还是咱们不暴露身份,先行寻找秦元浩,等找不到了,再向官府求助也不迟。”

    蛮骨点头,觉得两人说的有理。

    “那要如何引出秦元浩?”蛮骨脑海里闪过许多念头,都觉得不是好方法,缺陷很大。

    贴传单发告示肯定不行,太招摇。

    去黑市打听情报?如果让秦元浩得知有人在打探他的事情,会隐藏起来,说不定还会带领魔教众人围剿他们,很被动,行不通。

    蛮骨想知道陆兄和孟兄有何高论?

    早在下山的路上陆阳就想好了办法,他嘿嘿笑道:“你们可知道,和咱们名门正派不同,这混迹江湖的,最看重的是脸面。”

    “尤其是魔教中人,将脸面视为地位,谁打了他的脸,比杀了他都难受。”

    “所以我们需要大肆宣传秦元浩为人善良,天天不务正业干好事,待传闻传遍整个延江郡,魔教人人都是他秦元浩是个好人,秦元浩觉得丢了脸面,必定忍不住要跳出来!”

    “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孟景舟简单总结:“就是胡编乱造,造谣生事。”

    巧得很,他孟景舟无师自通,最擅长此事。

    蛮骨恍然大悟,这还真是个好办法,找不到秦元浩就直接把他逼出来。

    不过什么叫和咱们名门正派不同,混江湖的最看重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