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离开家门。

    大雨倾盆,看起来很是吓人,若不是为了儒家正气,宋知书绝然不会出门。

    为了儒家正气。

    宋知书没有啰嗦,前往杂货铺买了二十把纸伞。

    为了有效将纸伞送出,宋知书没有选择在修士区驻留,去的是东市,东市周围都是凡人,纸伞这种东西没有什么价值,给予修士的意义不大。

    倒不如赠给寻常百姓,对他们的帮助更大一些,尤其是一些妇孺孩童。

    如此。

    大约两个时辰。

    二十把纸伞全部被宋知书送了出去,但并没有想象中一大堆儒家正气凝聚。

    尤其到最后,一丝丝儒家正气都没有,还不如默写一遍文章。

    东市街道屋檐下。

    宋知书微微皱眉,有些疑惑也有些好奇。

    “先前赠送的纸伞,确实有一些儒家正气,但对比之前的信差而言,确确实实少了很多很多。”

    “二十把纸伞,加起来不过半道儒家正气。”

    “问题出在何处?”

    宋知书有些疑惑,确实有点不明白了。

    街道当中,百姓们行色匆匆,突如其来的大雨,确实扰乱了这片区域的安静。

    宋知书立在屋檐之下,安静思考。

    过了许久,大雨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而宋知书也逐渐琢磨清楚了。

    “我虽然是在做好事,但我的初心已经变了,之前的我,是发自内心,帮助信差,可察觉有利可图之后,我再去做好事,虽然依旧可以得到认可,但这种并非是发自内心。”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节有所记载,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这或许就是为何没有得到儒家正气的原因吧。”

    宋知书心中自我思索,他觉得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当然,赠人纸伞给予的帮助不算特别,比起信差的情况来说,算不得什么,主要还是要根据对方的情况而言。

    “说到底还是不明白儒道修行。”

    “明月城内有一个书院,但学费颇贵,以往不愿意前去,主要是觉得没有太大意义,而今我得到宝塔,不应当省这些钱财。”

    宋知书心中暗道。

    儒家在修士界内痕迹很少,大多数活跃在王朝民间,这里毕竟是太昊仙宗,纵然有儒家弟子,也难以寻觅,大多数人根本就不关心这个。

    古城内有书院,专门教人识字,提供给修士后代,费用不低,毕竟这里是修仙之地,环境决定一切。

    一年两枚灵石,宋知书自然是舍不得。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为了清楚的知道儒家情况,这两枚灵石他不得不出。

    笃定主意。

    宋知书直奔书院,但很快得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

    明月书院的院长今日临时离开了,就在几个时辰前,刚下雨的时候,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慌慌张张走了,还带走了一些学生。

    也就是说书院没有一个管事的,按照对方的意思,至少要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院长才会回来。

    这还真是赶巧。

    “看样子,明日去金陵城看看。”

    宋知书也不啰嗦,雨确实下的很大,他不想要在外面逗留,直接动身回去。

    回到家中,宋知书已经浑身湿透,他将纸伞全部送给行人后,自己没有留下,也懒得买,索性直接回家。

    这一趟出门,有点收获但不多。

    随意擦拭点身上的雨水,宋知书来到书桌面前,取出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