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按照天启朝的规矩,一甲三名在传胪唱名后便直接授予官职。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翰林院是朝廷中主管文书著作的官衙,职掌修国史、编辑奏章、进讲经书,以及草拟诏谕、制诰等文章,是高级的文字笔墨工作,其地位下连百官,上可通天,不容忽视。

    登第的第二甲、第三甲进士不是马上授给官职,还要参加一次朝考。

    朝考一般在唱名后第三天举行,地点在保和殿,这种考试主要是考选庶吉士。

    其制度源于前朝,采取经书“庶常吉士”之义,因而有庶士之称。

    一开始庶吉士由内阁自选,或者由礼部选送,或者另外命题考试选取,并无定制。

    直至二百年前通过大臣谏言改变了方式,让新科进士抄录自己平日所作之文呈送礼部,转交翰林院考订,从中选择优秀之人,吏部、礼部同内阁大臣一起到东阁再出题考试。

    此后有时并不考选,考选时便按此种办法进行。

    当朝考选庶吉士的方法同前朝大体相同,没有一定数额限制,而且每科进士都选。

    庶吉士的选用方法是:把复试、殿试、朝考等第高下合起来进行统计,而这里边又以朝考为重,复试、殿试、朝考中等第高者则选为庶吉士。

    不过录取、分配之时,受到各分省的限制,统计之时不能不留有伸缩的余地。

    因为复试、殿试、朝考都弥封试卷,不分省分,而阅卷之人都是凭文去取,各省文风高下有别,水平不一致,文风较优的省自然居前者为多。

    由此,各省选取庶吉士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选取。

    除殿二甲和复试、朝考都是一等的必须录取之外,在文化发达、考生普遍水平较优的省分要求就高一些,而文化相对落后,考生水平相对说来比较低的省分要求就要降低一些。

    新科进士经过朝考之后,开始授官:名列前茅的用作庶吉士,等第次之则分别授以主事、中书、知县三类官职。

    全班进士都由翰林院带领、引见,用珠笔画了圈的便选为庶吉士。

    画尖的分别用做主事和内阁中书。

    画点的一般到各分省用做知县。

    如果在殿试朝考中文字出现谬误,或考场犯规的则以知县归班,不安排给分省。

    总之,只要登进士第,在天启朝便有较好的仕途经济,即使不做高官,社会地位也比较显赫,甚至不愿做官的,也有很高的身价,各级官吏都不敢轻视。

    这次的状元和探花都是从一个文风不盛,水平不高的地区录取的,这让京城那些自认为优越的监生和贡生心有不平。

    章府

    “公子,表少爷来了。”小厮禀报道。

    案桌上的男子一身上好的月白色衣衫,头戴方巾,抬起头,菱角分明的脸庞犹如雕刻般,他只点头,说道:“让他进来吧。”

    被叫做表少爷的名为黄楚颉,此事他一脸不悦快步走了进来,泄愤一般坐下。

    “你又怎么了?”章公子名为章靳斋,他放下笔,看着对面的黄楚颉开口问道。

    黄楚颉哼了一声:“也不知道武安侯怎么想的!我们这么多监生竟比不过两个不知从哪个旮旯冒出来的。”

    章靳斋皱眉,低斥道:“不可乱语!”

    黄楚颉委屈道:“本来就是!”

    章靳斋说道:“这次的录取与以往录取的性质不一样,是从策论的可行性出发。既然你不行,只能说你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切合百姓。”

    没有投武安侯所好。

    黄楚颉没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