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宋欢最先看到的不是这位隐士有多么伟大,而是他背后的妻儿有多苦。

    他在厌恶官场尔虞我诈时,妻儿正为他能吃饱而默默付出,

    他在感叹壮志未酬时,妻儿正在田间挥霍汗水。

    他在与友人饮酒作乐,高谈阔论时,儿子死了。

    他在伤春悲秋时,身边的人已经离他越来越远了。

    机会没有放弃他时,他却罔顾身后的妻儿亲手斩断,只为保下自己一直以来坚守的名声,不肯丧志辱节。

    就连那两百两的接济银也被他悉数存进酒肆。

    他是独善其身,摆脱了尘网的羁绊,陶冶自己高尚的人格,可他忘记转身看向身后,那被羁绊压垮的亲人已经就快没命了。

    他是热爱躬耕生活的诗人,是隐居乡野的洁身自爱的隐士。

    美名加身,名扬士圈。

    待他名流千古,后人也只会记住他多么伟大,多么高洁,从而屹立在文学史中功在千秋。

    可他那苦了一辈子,没吃过一天饱饭,没穿过一件好衣裳,没享受过他一天好日子的妻儿呢?

    后人会记得吗?

    后人会知道他卓然独立的成就中沾染了鲜红的五条性命吗?

    宋欢离开之前把车厢里仅剩的半袋米给了老妇人。

    老妇人的手饱经风霜,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掌上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她浑浊的眼里好像划过一丝泪光,不过眨眼间又没了。

    她没有拒绝,手颤颤巍巍的伸过来,像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世纪,手在碰到布袋时,猛的抓紧,骨节仿佛下一刻就能撑破那薄薄一层皮肤一般,颤抖的动作越发大。

    她什么也没说,可那双手却也什么都替她说了。

    她这辈子从没活出自我。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一辈子都在遵循,“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女德。

    吃糠咽菜她不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切都是命。

    可五个儿子的命就这么没了,那是她永远无法磨灭的痛!

    那是从血淋淋的心上不断划开口子。

    是在要她的命啊……

    她这一生,做过最勇敢的一件事也不过是沉默下来,做无声的反抗。

    返程的路上,宋欢一改往日的轻松惬意,有些没精打采。

    傅渊之跟宋姑娘相处这么久下来,他自然知道宋姑娘是不开心了。

    他率先打破沉默,“宋姑娘在想什么?”

    宋欢深呼吸,然后说道,“什么都有想,又什么也说不出来,不知从何谈起。”

    老翁这个人吧,你不能直接把是非黑白这套直接搬在他身上。

    他呢,想顾天下,却无能为力同时顾不了自己,想顾百姓,却顾不上百姓也没顾上其中之一的妻儿。

    他又伟大又自私。

    单论他所作的文章,诗词,无疑是为了觉醒更多的读书人,也是抨击官场的黑暗,他一颗高洁的心无疑是装满了朝廷,为了百姓,也可称上伟大。

    可说自私,他也不差。

    娶妻生子却没有一天负过身为丈夫,父亲的责任。

    是一个自我且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人,一切均从自身出发,没有顾及身边人的感受。

    一个人即便学富五车,有崇高的理想,但如果缺少了一颗责任心,一份对家庭责任感,他的灵魂也终究是残缺不全的。

    这个时代的产物如果都是这样,她觉得即便看再多她也不能接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