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于民吗?

    当然,偷漏朝廷税赋肯定是不对的,但朝廷可以约束便是,也用不着以偏概全,不留体面吧!”

    萧风恍然大悟:“哦,对呀,原来如此。那些士绅就算收了一半,百姓还能省下一半呢!

    怪不得除了松江府之外,别的地方百姓都不肯告呢,原来还真的是藏富于民,百姓肯定对这些士绅感恩戴德呢。”

    高拱连连点头:“不错,正是此意。天下事不能求全责备,太过分的,像徐璠这样的,海大人查处自然是对的。

    但其他地方规模很小的,对朝廷影响不大的,朝廷其实可以宽仁一些,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萧风笑道:“那些百姓对少收了他们税赋的士绅感恩戴德,心里自然对朝廷就没有好感。

    明明是朝廷的税赋,分给了百姓和士绅享用,反过来朝廷收获的却是百姓的嘲笑和抱怨。

    如此一来,这些百姓只知感恩士绅,不知感恩朝廷,他们的气运自然也就不能为朝廷所用。

    与其如此,朝廷还不如直接减少百姓的税赋,也缩小士绅的特权,这样一来,百姓自然感恩朝廷,而非士绅。

    这样一来,既做到了藏富于民,又让大明百姓的气运皆为朝廷所用,岂不是更好吗?”

    嘉靖被触发了关键词,睁开眼睛往下看了看,微微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藏富于民也不是不行,可朝廷少收了钱,百姓自然应该感恩朝廷的,怎么可以去感恩那些二道贩子呢?

    高拱急了:“萧大人!大明此时战事不断,正是用钱之时。

    轻徭薄赋固然是好,可若是收入一下去掉一半,大明国库空虚,如何振作?”

    这确实是个现实的问题,古往今来的皇帝,除了顶级昏君,其实没有几个不想国富民强的,也都明白轻徭薄赋,藏富于民的道理。

    可真要做起来又何其艰难?秦始皇修长城,拖垮了大秦,可那真是因为他喜欢建筑行业吗?他也是不得已啊,要防备游牧民族啊。

    隋炀帝修运河,拖垮了大隋,可那真是因为他喜欢坐船吗?他也是不得已啊,要想富,先修路,少生……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花光了国库的钱,可那真是因为他喜欢江南的美女吗?他也是迫不得已啊……他可能是真喜欢。

    所以,皇帝只有赶上风调雨顺,没有对手的好年头,才有可能实现轻徭薄赋,藏富于民。

    大明之前的日子不算太好,没有敌人的时候就不多,风调雨顺的时候更不多,也就从这两年才开始好起来的。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要轻徭薄赋,会不会激进了点?嘉靖也把疑问的目光投向了萧风。

    萧风淡然道:“国库需要钱,但以地税为主,不但钱财有限,而且会打击农民种地买地的积极性。

    轻徭薄赋,可以让百姓日子更宽松些,也更容易买田置地。人有恒产,方有恒心。

    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才干得更有劲!而且有了恒产的百姓,会更加抗拒叛乱。

    别说白莲教一类的煽动不起来富裕农户,就是倭寇入侵,抵抗最激烈的也都是有产业的百姓。

    百姓安居乐业,大明就会坚如磐石。真有外敌入侵,征兵时百姓也会踊跃得多,因为那是保护他们自己的产业。

    至于国库需要钱,国坊就是为了解决此事的,开海禁就是为了解决此事的,改稻为桑就是为了解决此事的。

    百姓有了钱,他们也是要花出来的。人人都想过好日子,都想用好东西,这些钱最后还是会回到国家手里。

    以农业稳天下,以工业打天下,以商业富天下,这才是大明的国富民强之道,这才是大明国运不衰之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