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呢,比这些骂得都狠,我是真不太敢念,怕你受不了啊。”

    徐阶心说你屁都放了一半儿了,我还能说怕臭吗?当下也躺平了。

    “萧大人尽管念好了,我说过,读书人没那么小气。”

    萧风笑了笑:“历朝历代的读书人都以竹子为榜样,认为竹子乃君子之像,不知徐大人以为如何?”

    徐阶点点头:“竹乃草中君子,四季常青,虚心有节,正是我辈读书人之象征!”

    萧风笑道:“有个读书人,写了一首诗,当然,这首诗也被广大的读书人给自动抛弃了。

    这首诗就叫‘嘲竹’

    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

    成群能蔽日,独立不禁风。

    根细善钻穴,腰柔贯鞠躬。

    文人多爱此,声气息相同。”

    徐大人,这首诗你听过吗?可算得佳作?”

    徐阶面如死灰,缓缓摇头:“你既能找出这许多,老夫认输便是,却也不用往下再说了。”

    (这些诗句有明,有清,但都在嘉靖朝之后,最后一首《嘲竹》,更是晚到了民国时期,徐阶自然不知。)

    见徐阶认输,堂下文官们一片叹息声。一次辩论虽然不能改变太多,但却能改变朝堂的风气,和万岁的态度。

    这场文武之争,徐阶精心准备了许久,连刚考上进士的儿子都搭进去了,最后还是没能获胜,心情沮丧可想而知。

    徐阶抬起头来,看着萧风,神情中的深沉、内敛、虚假都已隐去,剩下的是一个大明首辅,对朝局真正的关心。

    “萧大人,虽然我说不过你,可我真心希望萧大人能明白,武将不可掌控朝堂,此为祸乱之源啊!”

    萧风深吸了一口气,既然徐阶放下伪装,坦诚以对,他也不再嬉皮笑脸,而是认真地看着徐阶。

    “我从未想让武将掌控朝堂,但也不想让大明重蹈宋朝的覆辙。

    文武之道,需要相辅相成,阴阳调和,虚实互补。既不能文强武弱,也不该武强文弱。”

    徐阶苦笑道:“这何其难也。”

    萧风淡淡道:“自然是难的。万岁难,首辅难,百官也难。但再难也要做。

    而且官员别总觉得自己起早上朝,熬夜工作就是辛苦了,百姓起早贪黑的种地、打铁、纺织,哪个不难?

    那么高的片酬……俸禄,那么大的威严,要是不用一点辛苦就能得到,世上还有天理吗?”

    徐阶点点头,拱手,认认真真的向萧风行了个礼,萧风也规规矩矩地还了礼。

    “但愿萧大人心口如一,如今朝廷武将皆对大人归心,还望大人真的能平衡好文武之道,莫对文官有所偏见。

    萧大人文采不凡,不用古人,就是萧大人自己今后给武将们写一首诗,也能流传千古。”

    萧风笑道:“我对文官能有什么偏见?我父亲是武官,我岳丈却是文官。我是读书出身,却又四处领兵打仗。

    我的武将朋友很多,但文官朋友也不少。万岁心中对文武都是一视同仁的,我跟着万岁修道,这点事儿都不懂吗?”

    嘉靖连连点头,没错没错,朕对文武一向是一视同仁的。比如说……比如说……呸,朕说是就是,还需要给你们举例子吗?

    萧风轻轻拍了一下惊堂木:“此事就此结案吧。本是文进士寻衅滋事,发展为双方互殴。

    如今主动寻衅者已被本官免去进士身份,惩罚不可谓不重。但愿各位以此为戒。

    将来授官之后,勠力同心,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方不负各位三更灯火,闻鸡起舞的辛苦!”

    百姓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