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大人,就算有危险之时,身体会比头脑先反应。这也不能打比方到大明天下吧。

    大明天下何其大也,比一个人要大太多!真有危险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哪里需要用得到这么快的反应速度呢?”

    萧风摇头道:“徐大人你这就不讲理了。大明天下虽然比一个人大太多,但大明天下的头脑也比一个人慢很多。

    你也说了,大明天下的头脑就是你们这些文官,看看每日朝堂上的争论不休,看看推行一件事的反反复复。

    若大明天下真是一个人,那这个人的头脑反应速度,绝不会比你刚才面对安青月时快。”

    徐阶冷笑道:“哦?那萧大人倒说说看,大明天下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需要身体比头脑先反应呢?”

    萧风惊讶地看着他:“这还用说吗?鞑靼寇边时,是大同总兵先打的仗,还是内阁先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指挥呢?

    倭寇在沿海烧杀抢掠时,是当地官兵先奋起反抗,还是等着内阁思考后再发出命令呢?

    有些危险来得慢,头脑自然可以从容思考,想出对策;但变生肘腋之时,靠头脑只怕早已来不及了!”

    徐阶知道这个话题上自己又输了一局,他老谋深算,不在一个坑里蹲太久,免得得痔疮,立刻转换话题。

    “自古道‘兵凶战危’,又道‘佳兵不祥’,可见都以武夫之事为不详之事,君子不为也!

    既然萧大人说文武并重,为何不见古人对读书一事有这样的评价呢?”

    萧风笑了笑:“徐大人这是两个问题,我先回答你第一个吧。

    武夫之事,君子不为,这是谁说的,只是你徐大人的金句吧!

    君子不但重视武学,而且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你的读书明理!”

    徐阶嘲讽道:“就算‘武夫之事,君子不为’是我说的,可你说君子重视武学,又有什么依据吗?”

    萧风摇头叹息:“你这读书人读的,连老祖宗都忘了。我问你,孔子修复周礼,君子当习六艺,六艺是什么?”

    徐阶的心沉了下去,感受到了刚才儿子头上的闷棍有多么沉重,但他也不能说不知道啊!

    “君子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

    萧风笑道:“君子六艺中,射和御本都是武夫的本事,书和礼是文人的本事,乐可用于伶人,数可用于工匠。

    可见自君子眼中,本事就是本事,并不存在哪种本事是高贵的,哪种本事是低贱的,只看用在何处罢了。

    怎么如今的读书人眼皮子就这么浅了,除了自己的礼和书之外,其余的本事一律都看不上眼了呢?

    徐大人说说看,是孔圣人定的六艺不对,还是现在的读书人数典忘祖呢?”

    徐阶自然不敢说孔子定的六艺不对,所以他只能在萧风的话里找漏洞。

    “我并没有看不起射和御的本事,只是君子之学也要有先有后。

    先读书明理了,再学射御之术,方可为君子。若是只学射御,不读书明理,就会变成街头的恶霸,剪径的盗匪!

    这正说明六艺虽都为君子之学,但也有高低之分!”

    萧风笑了笑:“若是不读书明理,就会变成街头的恶霸,剪径的盗匪。那三字经为何要说‘人之初,性本善’呢?

    读书明理就会成为君子,那请问,为何大明每年都要处置那么多的贪官污吏呢?他们难道没读过书吗?”

    徐阶一时张口结舌,半天才想出回应的方式。

    “‘人之初,性本善’,但身边那些坏人会教坏他们的!读了书,就可以坚定内心,不会被人蛊惑了!

    至于贪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