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北方比南方学习环境恶劣,那届会试发生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巧合,中榜的五十一名考生居然全部是南方士子!

    这个巧合如果放到现在,相当于是个什么级别的现象呢?

    可以想像一下,某一年的高考,不对,是连续三年的高考,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全国前十所大学,招收的全是南方人!ap.

    严格来说,高考做对比可能都不够分量,应该是连续三年的公务员招生考试,上岸的全是南方人!

    可以想像当时北方士子们的愤怒,一定是捶胸顿足,撕书烧笔,然后他们在狂怒中又发现了一个扯淡的现象。

    主持本届会试的主考官刘三吾、副考官白信蹈也都是南方人!

    然后有想象力更丰富的北方士子忽然提出:太祖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也是不折不扣的南方人啊!

    北方士子的愤怒瞬间到达了巅峰,他们不顾性命地冲击***,跑到当时士子们的娘家——礼部大门口去喊冤,状告考官舞弊,朝廷不公!

    而这愤怒的火焰也同时点燃了朝堂里的北方官员们。他们比士子们甚至更敏感,因为在朝堂上,老乡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政治财富!

    那帮南方人搞不过我们,就去搞我们的后辈,想要让我们在大明的政治血缘上断子绝孙啊!然后他们好欺负我们这些政治绝户!

    于是,所谓的科举舞弊案一下就成了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严重威胁到了刚刚成立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也火了,立刻成立调查组,调查科举舞弊一案。

    他本来以为,按照概率算,这种结果肯定是有问题的,就算主考官刘三吾德高望重,不会有问题,没准会有其他人搞了点小动作。

    没想到调查组一番调查后,拿出了大量的证据,证明整个考试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没有问题。

    更有人私下推测,是朱元璋刚搞的蓝玉案,杀了很多北方官员,导致北方士子中真正有学问的都不愿意来参加考试了!

    但这样的结果,别说北方士子和官员不接受,朱元璋也更没法接受。怎么着?调查来调查去,责任竟是我自己?

    所以朱元璋直接宣布本次科举确实有舞弊,不但有舞弊,而且舞弊就是为了替蓝玉一案泄愤出气。

    这个罪名一定,整个考试小组大祸临头,除了刘三吾因为德高望重,名气太大,被判了流放外,剩下的人几乎都被朱元璋干掉了。

    然后朱元璋废除了本次科举的成绩,又组织了一次考试,录取了更多北方士子,这才将这场匪夷所思的科考舞弊案平息下去。

    这次案件,历来史学界主流的声音,都认为考官们是冤枉的,是老朱为了稳定朝局推出去的背锅侠。

    但历朝历代却很少有替这些人鸣冤的,因为这里有个深刻的道理:当一件事巧合到不可思议的程度时,被巧合冤枉的人也就显得不那么冤枉了。

    比如你出差忽然回家,刚好看到隔壁老王在你家卫生间里洗完澡,且只穿着条内裤。

    老王再三告诉你,他真的是你媳妇请来帮忙通下水道的,因为怕弄脏了衣服,所以把衣服都脱在外面了。

    也因为通下水道弄了一身的脏东西,所以不得不洗了个澡。现在问题来了,你信不信?

    老王真的可能是冤枉的,你妻子能证明,甚至下水道里掏出来的头发也能证明,但你能信吗?

    从那之后,大明的科举就分成了南北榜,也不用彼此竞争了,朝廷定好比例,你们只跟同区域的竞争就行了。

    朱元璋稳定了局势后,也觉得对隔壁老王痛下杀手有些不好意思。考虑到当时南方的平均文化水平确实比较高,因此定的比例也偏

    向南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