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句话。上面这里的这段文字帮我翻译一下,精确的翻译。不是用谷歌翻译来的那种文不对题,而是下了车间就能够生产的图纸,我给你十分钟,允许上网,能做到请留下。”

    面对质疑最好的回击就是让对方知难而退,现场男生看着投影仪上巨大的图纸,密密麻麻的数字,尤其上面一堆英文符号,对方脸色十分难看,只能低着头灰溜溜离开。

    现场媒体把这一切全部拍到里面,只不过对男孩的脸做了处理。

    有了男子的例子,门口的人瞬间走了一半。选择进入里面的学生此时心里并未受到影响,相反心里更加的安定和兴奋,毕竟这证明了一元制造选择人才的标准很严格。

    换句话说,进入这家企业,形成团队后沟通不会那么费劲。

    伴着宣讲会的进行,越来越多具有争议行的做法开始出现。

    “讲一个关于米国的故事,这是什么鬼?我们又没去过米国!”

    “就是,这不是闹着玩呢么?”

    辛丽要求现场参加宣讲面试的人,每个人在纸上写一篇关于老太太事情的评判。

    腹稿时间三分钟,接下来就是挨个面试,决定权还是在辛丽的手里。故事的内容很老套,季东来在《读者文摘》里面看到的。

    “我讲的是一个米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事情,说米国老太太上了天堂,然后和上帝说。我贷款买房,然后到我死了的时候,正好把房贷还清了。同样一个中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他和上帝说,我这辈子真亏,买房子的钱刚刚攒够了,结果我死了。”

    “下面请说出,你们关于这个故事的评判。现在这个故事很火,你们有自己的想法么?”

    说到这里,辛丽拿出纸巾擦了一下鼻子上的汗珠。

    当下这个故事在市井流传的非常广泛,尤其房地产开始抬头的当下,不断有经济学家把这个故事提出来给观众洗脑。

    这个故事是季东来提出来让辛丽摆在这里,目的只有一个:把面试的优秀学子分类。

    “我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很多东西不应该等待我们准备好了再去行动,必要的时候可以提前行动甚至是提前消费。那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提早完成人生目标。”

    工程学子果真不是盖的,几个得到话筒的学子侃侃而谈,几乎是标准答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