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核算了一下丢掉的订单量,至少能够买下对方的半条线。」

    「平常让你们研究炼胶设备,口口声声我们在国内是最先进的,结果呢?现在好了,人家掌握了主动权,按照这种情况下去,我们连粑粑都吃不上热乎的,等着被挤兑死然后转产吧!」

    成都一家公司老总望着一帮技术工程师,眼睛里都是失望,言语中没有一句好话。

    能够做军工件的企业大多和军工有一定的关系,包括这家企业的老总。

    老早几年前对方就被上面考核过,企业的设备落后对方也知道,但是和所有人一样的想法。国内没有其他企业做这种尝试,自己这种半军工厂子没必要做出什么改变。

    而且技术工程师考察过德国厂家的设备,存在巨大的缺陷,价格也让老总受不了,最终对方也就把升级改造生产线的想法搁置了。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决策失误,一元制造不光进口了设备,而且做了升级改造,这意味着对方在以后的军工品订单中获得了先发优势。

    自己这帮人如果想要继续做,那就得进口德国企业的设备,或者采购一元制造的那种生产线。迄今为止国内只有一元制造有这种设备,对方还是自己的竞争伙伴,对方会出售给自己这个竞争对手么?

    即便是出售给自己,按照大型设备的生产加工周期,那也是半年时间。

    这半年时间对于一家制造型企业是特别珍贵的,或者是致命的。季东来如果动作足够快,几乎可以垄断了相应产品的订单,到时候自己即便是有了这套生产线,也只能沦为二流。

    但是如果不购买这条生产线,那就意味着彻底沦为末流。好的结果自己的工厂转产为其他军工产品,不好的结果就是清算,和其他企业竞争。

    入市了!!!

    大环境已经变了,自己这家生产了几十年军工产品的工厂,设备是专用的,工艺是固定的,包括人员的素质也是那种一成不变的。

    和灵活多变的市场接轨?不被时代碾碎就是烧高香了,多少家类似自己的这种企业转产后破产了。

    到那个时候自己就是这家工厂的罪人,厂长越想越憋屈,点了一根烟,侧过身自不再看众人,桌子上陷入可怕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