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馨予见过不止一次,对方真的如同吕奉先一样,谈判到时候丝毫情面都不会留。

    尽管胡馨予和姜昊坤知道对方急于打开新兴市场的愿望,但是并不意味着对方会在事情上做丝毫的让步。

    “姜总,胡总!拍控制成本的影视剧,还要吸引人,必须达到广告引流年收入不低于一个亿。您开玩笑呢吧?看来我需要给两位外行人士进行科普一下。”

    “影视剧从创作到实现需要一个编剧老老实实地坐在一个屋子里一个月甚至一年时间,一个好本子价值至少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接下来拍摄电影,服装道具后期各种处理,费用都不低!我们对于中亚市场是有过考察的,人们对于好莱坞电影接受程度普遍较高,俄语的影视剧接受程度也比较高。”

    “本地电视台创造的本土电视剧受众普遍不高,我们拍摄一部本土电视剧,别个不说人员培养和各种费用来说非常高。指望前几年就赚钱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引流广告更难!”

    “运营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任何人探索过的领域,任务太艰巨了。而且你们出让的股份太低了,我很难做。”

    拿着胡馨予和姜昊坤形成的协议初稿,戴奉先那边十分抗拒的说道。

    事实证明,杨雪还是看准了戴奉先的心思。

    对方真正的目的就是打开新兴市场,尤其中亚这块宝地。季东来把中亚五国包括阿福汗全部破开了,这是其他公司没做到的事情。

    现在一元制造在本地就是金字招牌,从重型装备到针头线脑几乎都有一元制造参与的影子。加持在一元制造这个品牌翅膀下面,把自己的生意引入过去,几年时间戴奉先就能够凭借着手下团队站稳脚跟。

    但是对方没想到季东来的胃口这么大,要整个中亚的影视市场。

    这次胡馨予只同意出让一元综艺百分之三的股权,然后要戴奉先的团队开发一元剧场项目,一年时间品牌建立,两年时间扭亏,五年时间出精品影视剧。

    这要求戴奉先付出的代价很大,行内人士都知道成熟团队适应一个新的市场需要一段时间的,哪怕是当年的好莱坞电视剧进入亚洲市场也是适应了至少五年时间才获得收益。

    季东来让对方在本地成立工作室,做前人没做过的尝试,显然压力很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