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别人都是先军事后民事,你倒是有意思,先民事后军事,这让其他人知道会奇怪你这脑袋是怎么长得咯咯……”

    从季东来的眼神里确定了自己的猜想,辛丽拿着太阳镜指了指季东来,季东来不置可否。

    “很多东西其实很具有戏剧性,不光我们国家,很多国家的装备其实都是先从民用装备来,然后去做的军事装备。”

    “只不过现在反过来了,就说我们中国人传统里的最尴尬的安全套,穷人的福音。后来这东西被军队拿去使用了,包裹鞋垫和手机,以及做防水笔记本套,很好用。说出来很多人都会感觉不可思议……”

    技术方面的东西,季东来不会和任何人详细说。

    内行的人几乎就是一点就透,外行千年攻不破。当下波裂解和电磁弹射技术季东来都在让人做,相互之间的科研成果和方向都是有交流的。

    来自欧洲的核心算法团队,尤其尖端数学和物理学家团队给季东来的研发团队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伴随着和这帮同样高智商人群接触,季东来身边的这些精英深刻的体会到国内外科学技术方面的差距。

    尤其高精尖技术方面,很多物理方面的尖端知识根本没传入国内。

    光是一个电磁模型,北航毕业的项目组做了三个月,只算出了一个大概,海茵涩团队利用了一个下午就超越了这帮人。

    这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算法和模型构筑的方向问题。

    在数据中心的时间越长,季东来越是能够发现这里面的差距之深。

    尽管现在的大鹅已经在某些方面落后了国内,但是在系统装备和核心数据计算方面,尤其数学和物理方面,还是超过国内不止一点半点。

    很多东西是需要用生命去堆积经验,当下国内很多从国外回来的所谓专家带回来的东西都是理论上的,基本上没经过相关的实践。

    基础计算方面,海茵涩这帮人擅长从模块化结构思考,国内的精英绝大多数习惯建立一个万用万灵的基础模型。

    实际上模型是随时变化的,相互引用方面来说是最好的办法,只不过这只能让这帮人慢慢习惯,真的要改掉习惯,很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