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不欢迎的,哪怕是非洲国家,也不喜欢中国的中小微企业。

    早在九九年的时候,西方主流媒体就曾经正对中国的中小微企业到欧美市场发展给与了严重的批评,很多人把中国的中小微企业戏称为中国的夫妻店。

    这样的企业,雇员几乎都是血亲,不会给任何一个外人半点机会,哪怕是这帮人是中国人。

    更谈不上一个本地,说着不同语言的人。

    而且中国中小微企业的那种不知疲倦的文化,会让本地人产生恐慌,打破本地工会和政府之间达成的平衡,让员工在争取权益的时候陷入被动。

    只有季东来在乌兹别克建立的这种工业园,能够和本地谈判,然后接纳一家接这一家的中国中小微企业进入,形成合力在本地经营。

    一零年以后,季东来的平台会迎来真正的春天,这点李晓娟这帮人是看不到的。

    “季总,怪不得您考的大学那么好,果然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视野与我们有明显的区别,我服了!和您请个假,我明天回国一趟,和家人商量一下……”

    想通了很多事情,李晓娟咬咬牙,决定自己拼一把,季东来点点头。

    事实证明,季东来是一个十分合格的老板培养者,一周后,李晓娟从国内回来,把家里的房产,土地全部抵押给了众连法务资金平台,然后在胡馨予这里做了手续,在工业园区租了三台机床,专门承接电梯厂的生意。

    至于对方翻译的职位,胡馨予直接给了解聘然后再次劳务聘用,至于核心项目,已经不允许对方来翻译。

    “恭喜李老板成功上岸,以后我们合作愉快,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尽管吱声,季总那边说过,对自己企业出去的员工一定会给与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因为是自己下属的员工离职,胡馨予给李晓娟办理了不大不小的欢送仪式。

    和李晓娟一起来的很多员工也在列,绝大多数人都羡慕李晓娟家里能这么开明,全家支持对方创业。

    “胡姐,以后给我们结算周期短一点就行了,谁让咱们是好姐妹呢?创业不容易,胡姐多支持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