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啊!我们子孙生活在这世间,享受的一粥一饭,都是天父的造物;接手的一锄一缕,都是祖宗的遗德。天父监临着罗马,让这昭然的德行广布于凡世之间,命令罗马人做列国的典范,弘扬列祖列宗的事业,让四方、蛮夷听令遵从。”

    “祭祀燎起的烟雾,就是我们凡人与天国的共鸣;念诵的祭文,就是我们对天父和祖先的回报。我们现在向他们汇报自己的成果,我们如果坚持美德,努力创造功业,将来也会加入这些被祭祀的祖宗的行列,在天国听取子孙的报告。”

    “开创大秦兀鲁思的那些男男女女,都在天国看着我们,而我们的子子孙孙,将来也会接过我们的事业。这种使命感,是没有经过教化的人,不可能感受到的。”老教士告诫道:“我们身处蛮族的包围之中,更是不能放松。所有的男女国人,都应该得到教育才对。否则,还如何去维持德行与道义啊。”

    “而反例,就是那些蛮族。这年头,声称信仰天父的人,太多了。但那些蛮族信众,只知道胡乱喊几句口号,跟着念两句经书,就自我感动起来,好像自己得到了天父的眷顾,成了活生生的圣人一样,却根本不知道这种信仰到底是什么,也不了解自己应该怎么去做——更严重的是,他们的信众和教士,连了解的意愿都没有。”

    “结果,他们就只能漫无目的地四处生事,打着天父的旗号,却用无知的行为让天父蒙羞。最后,果然导致教派瓦解,异端层出不穷,因为他们自己就是最大的异端。”老教士不客气地说。

    “我们凡人,寿命是很短暂的。哪怕号称长寿的人,和我们的整個文明相比,也只是一个片刻而已。然而,天父是永恒的,罗马也是永恒的——那么短暂的人,如何认识、了解永恒之物,进而融入其中呢?这就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教育的问题啊。”

    “然而蛮族却缺乏这种认识。因为礼乐教化的缺失,他们对历史、祖先和文明兴衰之类的概念,也都没有多少了解。这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导致蛮族实际上无法理解超乎单个人之上的价值。让他们如同夏日里聒噪的虫子一样,无法对完整的一年形成认知。”

    “如此以来,他们也就只能反复念叨‘太伟大了,我的天父’。至于天父的伟大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无法理解;在哪个方面伟大,也说不出来。这样的人,我不想称他们为天父的信仰者,因为他们不配和我们并称。”

    “至于希腊人,我怀疑,他们也是不够理解这里面的深意。”他推测道:“可能是接触的时间,没有我们这些人久,所以考虑问题还是过于生硬,很多事情没有想的太清楚吧。”

    “希腊人可能确实不太了解我们的礼节。”郭破奴想了想,也感觉有道理。

    “我们毕竟早就习惯了。”老教士说:“像我自己的祖先,就可以追溯到汉时的李陵。李陵没能得到援军,没入匈奴中,被单于封为坚昆王。坚昆,就是唐朝时的黠戛斯。他们国中的贵人,就都是李陵的后代。”

    “所以,黠戛斯汗国是少有的不去寻求与唐朝和亲的国家。后来黠戛斯击败回鹘,发现了唐朝送去和亲的公主,就说‘我们与大唐是同姓,按礼法不能通婚’,派贵人把她送回去。后来黠戛斯瓦解,一些人跟着其他说突厥语的部族,向西迁徙,混入保加尔人之中。我们家,就是那时跑过来的。”

    “而希腊人,说白了也只是波斯边境的蛮夷,礼乐文化都要靠其他文明地区的影响。那时希腊分为三大部族: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和多里亚人,各自有一系列小邦国,互不统属,被波斯以夷制夷。后来,之前没有什么名气的马其顿,统一了三大部,凭借蛮力,攻入波斯,在各地建立希腊殖民地,迁徙人口去监视当地人。这才让他们富裕起来,影响力也扩散开,开始在更野蛮的人面前,讲究一些斯文体面,开始唱唱戏剧什么的了。但真论起来,这希腊人哪有我们的祖先懂礼数啊。”

    “这样啊……那就不管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