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机会。这次出征,阿勒曼尼地区就有很多当地人慕名前来投军。他们大多是那里的穷苦人,实在混不下去,只能找个新出路。他们没什么家底,也不在乎远徙,因此很多人被安排到了克里米亚以北广袤的罗斯地区,获得土地,开垦农庄。这些年,已经有不少人搬迁过去了。

    可以说,每一个士兵,都有不止一份案牍公文要处理。兵部和元帅府衙门,本身倒不会管这么细,但整体的人员分拨、任务分配,肯定得他们来调度。

    而其他东西,例如战争中收缴来的战利品,也要进行整理登记,再分门别类进行回收利用或者干脆废弃。这些,同样要由他们来进行管理。

    更让工作雪上加霜的是,现在汗廷已经有了对埃及动兵的意向。虽然还没有正式下达命令,但大家都知道,地中海的冬季不适合航行,一开春,大调动就可能会开始。所以,也需要提前进行各种准备。这两项工作,算是撞到一起了。

    现在的战争,已经比古典时代复杂多了。虽然很多军队,尤其是欧洲人那种,在专业程度上,可能还比不过当年的罗马人,但紫帐汗国自己,总不能去学他们。

    调配每一件物资,都需要数不清的人齐心协力。

    比如,运输粮食到前线,就不是一道命令能解决的。在开战之前,各个军团还没集结完成的时候,汗廷就会下令设立指挥机构,其中最重要的部门就是行军总管府。府里的幕僚们会连天加夜地算来算去,预计军队需要的各种物资。元帅府则会把下辖各个武库、粮仓的情况进行汇总核实,与他们协调。

    绝大部分时候,这些储备物资是不太够的,而且总得多留余量。因此,元帅府会把缺额报给兵部,兵部则会根据自己掌握的各种信息,去找户部、水部、各个行省等各种机构,要求他们调拨。

    一旦需求确认,户部就会把粮食集中到兵部规划、指定好的仓储中心。这一步,是地方衙门或者他们征调、雇佣的民间运输者完成的。进入仓库之后,元帅府会专门安排辎重队,向行军总管府指定的各个地点进行输送。因为后方仓库尚且能保证安全,但仓库到前线集结地之间,往往就开始有敌人活动,需要进行专门的护送和路线规划了。

    前线军队有时候会指定一个集结地,但也有很多时候,各个军团会分头行动,多路作战。因此元帅府需要尽可能调动自己掌握的有限力量,或者借助前线守备战团以及地方部队的帮助,一方面也得尽量避免占用宝贵的一线兵力,一方面又必须保证安全,尽量减少损耗。每次调度,同样是非常伤脑筋的事情。等行军总管安排各支部队把东西都取走,他们才能松口气。后续的分配和前线输送,就有他们自己负责了。

    一袋军粮,就得前后经过三四个中央部门,和不少于十几个地方衙门,经过四五种不同身份的运输者转交,才能最后送到前线军团士兵的干粮袋里。

    更何况,很多时候,兵部和元帅府还得对这些物资进行进一步地处理。比如户部给过来的,一般都是便于保存的小麦粒,但这种东西,就算脱粒之后,也只是理论上可以直接吃。天天让前线吃煮麦饭,军团兵肯定要闹事的。

    所以,兵部还得想办法安排磨坊,做出面粉,进而制造军粮。传统的硬面包实际上不太方便,而且也容易出问题,所以现在已经换成新方式了:紫帐汗国带来了东方的大铁锅,他们会把面粉倒进锅里,加油炒熟。如果条件允许,还会加入其他一些材料。这种被称为“炒面”的干粮,是元朝那边最先流行起来的,相比而言,更容易携带和保存,事态紧急的时候,吃起来也方便。

    这种干粮的制作,就一直是兵部经营的作坊在处理。时间长了,甚至有了些名声。而这种东西,当然也是要费心思去管的。

    如今,战场上与敌人的战争结束了,但一场与文山卷海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虽然这些工作都默默无闻,远没有战场上的拼杀更引人注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