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表示了质疑。

    “太后陛下让我们去救援,不是侦查情况。我们要做的也不是若即若离地跟着,而是想办法先打垮一部敌人,把他们捞出来。”她说:“离得远远地丢子弹,一回只能干掉几个人,这样怎么才能完成任务?”

    她的话,引起了其他一些人的赞同。好几个修女都跟着表示,应该更加主动些。

    “我没听说只有投标枪就能解决的战斗。”另一个修女也说到:“我感觉您一直在回避与他们直接格斗,但我们并不需要做的这么夸张。”

    “是啊,我们训练这么久,不就是为了用出来么。”

    “您有些太保守了。”

    其他人也纷纷说道。

    玛利亚队长沉默了片刻,回答道:“现在这个情况,我们还是更相信手里的火枪吧。”

    这个时代,火器其实已经不算新鲜东西了。相比于蒙古人当年带来它的时候,对欧洲造成的震撼,如今的这些发展与革新,也已经不算太大的冲击了。虽然有些人依然不喜欢这种武器,但欧洲人对它的态度,也越来越趋于实用,不至于真把它当恶魔去诅咒了。

    而玛利亚队长等人也发现,对紫帐汗国的军事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东方人,似乎从来没关注过这些。因为武器说到底,肯定是要留给人去用的。这么看来,就更不应该对此大惊小怪了。

    而这些修女,是不缺少武器的。在大家眼里,她们就是太后身边最亲近的一群人,甚至有人觉得,她们其实就是太后的养女,天天聚在一起讲兵习武,不就是一群“曳落河”么。

    因此,有意和太后搞好关系的人,经常会有意无意给她们方便。而那些希望获得器重的武器匠人,也喜欢给她们送东西:只要能受到她们的欢迎,就肯定可以被喜好武艺、军事的太后知道。这条路,比起兵部那边正常的流程,要快多了。

    时间长了,修女会的仓库里,堆满了各种武器,可以给她们挑选。她们手里的家伙,理论上比一线军团还先进。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时代,武器的先进,到底能不能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还是不太好说的。

    有时候,“思路先进”甚至是“花里胡哨”的同义词,它带来的正面效果到底能不能超过副作用,都很难说。这年头,大家的思路都非常活跃,隔三差五就有人进献各种离谱的火器,而且个个都把自己的作品吹上了天,好像只要能使用它们,就能把敌人都轰杀至渣一样。

    但从实际测试的结果看,基本上没几个能堪用的。他们的新设计,只要能不导致效率倒退,就已经算是很优秀的想法了。实际上,大部分脑洞大开的发明,也确实只能一直在仓库里吃灰,几乎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

    而大家真正喜欢,甚至需要争夺的火器,其实是火绳枪。

    早年的欧洲火枪,就是一根金属管,尾部有个洞。火药和弹丸装好之后,把火绳往那个洞里一插,就能发射出去了。如果是比较小的管子,发射小弹丸,那么给管子尾巴上装个木头棍,像骑士老爷夹枪一样,在胳膊下面夹着开火,就可以了。人自己的力量,足够抵住这个东西。

    而如果管子比较大,一个人拿不住,就得专门做个架子,把它固定好。至于发射方式,其实没什么差别,还是弄个火绳去点……

    在汉语里,前者早年被称为“枪”,因为那东西确实和枪杆子一样,就是一根大竹子,里头塞点火药,拿来喷人的。因为那会儿这武器威力还很有限,有些干脆就直接绑在枪头上,用来在攻击的时候,喷对方一脸。

    后来,竹管逐渐变成了金属管,也开始被单独使用,所以在塞里斯,人们就开始用新的文字“铳”来称呼他。这个名字在明朝那边比较流行,但紫帐汗国离开中原比较久,因此,在他们的军事术语里,还是和宋元时期一样,称之为“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