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圆场:“玄英兄一心系国,看到历史,有感而发,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是这样的。”史恪也来帮腔:“我们这些军府兵将,都是很单纯的,都是为国家尽忠而生的。请大家不要怀疑我们对国家的忠诚。”

    “我没有怀疑诸位对于罗马的忠诚……”皇后说了一半,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放弃了。她只好转向郭康:“你继续吧。”

    “好的。”郭康求之不得,赶紧继续。

    “王保保所部向南进军时,没有受到太大阻力。和纳哈出手里的蒙古杂牌不同,他的部下都是河南地主武装,战斗力很可靠。所以,很快就迫使高丽王投降,重建了世祖时代设立的征东行省。”

    “过去的表现证明,王氏高丽政权对朝廷毫无忠心,到了紧要关头,就露出真实面目了。因此,王保保象征性地给元昭宗上书,要求废黜高丽王,另外选人担任首领。大家走了一通流程,就算通过了。”

    “当时投靠王保保的人很多,而最积极的人之一,是祖上在双城府很有渊源的高丽官员李成桂。”

    “李成桂的高祖李安社,原本是高丽官员,后来因为和别人争夺官妓,坏了名声,在当地混不下去,只能躲到边疆。蒙古人打过来的时候,李安社早早率众投降,还献上族中女眷,因此得到了蒙古人的信任,被任命为千户。曾祖李行里时,搬家到双城府,升任该地达鲁花赤,成为主要地头蛇,自此发达起来。”

    “李氏一族与元朝关系密切,李成桂的祖父孛颜帖木儿、父亲兀鲁思不花,已经取了蒙古名字。但这时,元朝的统治濒临崩溃,于是兀鲁思不花又转而投靠高丽王。有他作为内应,高丽军队攻下了双城总管府,驱逐了元朝管理机构。”

    “但王保保所部居然打了回来,超出了高丽宫廷的预料,上下一片哗然,急忙派兵准备抵御。关键时刻,李成桂抓住机会,再次及时阵前反水,率部向王保保投降。因为这个示范作用,他也被留用,还得到了升迁的机会。”

    “当然,这种人,也实在没法让人放心。所以,王保保一边整顿当地官员,安置手下,一边继续向东流浪,准备讨伐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