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和王保保拉锯的大军阀孛罗帖木儿,他手下是四川人,号称‘川军’;另外,还有之前跟随王保保的养父,后来独立出来的李思齐等人,这些是关中地区的……总之,到处都有。”

    “这些军阀不止镇压农民军,也在不断内斗,因此给了江淮地区的朱元璋势力,发展壮大的机会。等他们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双方多次交战,王保保被赶到了西北,大都朝廷则逃到了应昌,面临棘手的战略抉择。”

    “这时候,他有两个可选的路线。一条是继续在西北,和明朝作战。”郭康指了指甘肃、陕西的位置:“在这里,背靠漠南和西北,和明朝继续对抗。”

    “另一条是转移。这也是元朝朝廷的思路。”他指了指从辽西到东北一带:“朝廷希望他带兵经漠南,支援上都地区,然后在那边建立基地。这里同样背靠漠南,而且有辽阳行省和东道诸王的残余势力作为支撑,条件也比西北更好一些。”

    “理论上,朝廷的思路更稳妥一些,但东北地区,都是有主的地方。王保保表面上是元朝将领,但实际上也是独立的军阀,丢掉自己的地盘赶过去,难免会受制于人,所以他还是倾向于前者。”

    “但这个时候,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之前,王保保的妹妹为了追击民间反元社团,一路追到了昆仑山地区。”他在地图上的西域部分圈了圈,给大家指示位置:“但问题是,昆仑山是察合台汗国的地盘。”

    “察合台系本来就长期与元朝不和,多次参与各个蒙古汗国的反元联盟,之前因为元朝兵盛,才暂时妥协。这种跨国执法的行为更加刺激了他们,使得察合台系诸汗极其不满。当时,东察合台的秃黑鲁·帖木儿汗刚刚征服河中,得以腾出手来,便借此向东方增兵,窥视元朝边界。”

    “而等到元朝丢掉大都时,秃黑鲁·帖木儿汗已经去世,权臣哈马鲁丁掌控了政权。但哈马鲁丁的合法性饱受领主们质疑,地位颇为不稳,一直在千方百计加强自己的权威。现在的局势,正好给了他机会。”

    “于是,哈马鲁丁开始联系明朝,试图从新宗主那里取得合法性,同时要求察合台各部的领主们出兵,支持自己讨伐忽必烈系叛贼、恢复汗国正统的举动,以取得大义。”

    “王保保很快也得知了这个动向,对此深感不安。无奈之下,只能放弃了向西北逃亡的打算,转向东北,投奔元朝朝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