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发展方向,与其说是国策,不如说是郭盖个人的“精罗”行为。直到现在,郭康都怀疑,这是郭盖因为远离故土,非要找个替代品的结果。

    实际上,按家里的说法,当年伯颜帖木儿等人,是提出过让郭盖找个儿子去跟希腊人联姻的,但郭盖不愿意,结果伯颜帖木儿才安排了自己儿子顶上。这件事细想起来,其实也是挺值得玩味的。

    到了南北战争的时候,国家越来越大,终于成为了值得周围一众强国首先关注的眼中钉。同时,汗国内部的矛盾也愈发激化,草原贵族们的步步紧逼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最终,这两种矛盾以最激烈的军事对抗形式爆发,带来了紫帐汗国历史上最危险,但也可能是影响最大的一次战争。

    在战前,紫帐汗国的核心地区,其实不像这个时代的罗马,也不像旁边的金帐,反而有点像元朝。他们也是一个大汗和一众垄断武力的汉人军头,统治各种各样的民众。统治者认同的,是套了一层汗国皮的汉文化。

    当然,非要说是像古罗马也行,反正古罗马也确实是这种西周式国家,和当今的罗马差别颇大。

    而战后,紫帐汗国整体上越来越不像个汗国。到巴西尔三世时,宫廷里设立了一个翻译机构,专门负责翻译与东方各个汗国来往的文书——整个汗廷里,会说突厥语的,都已经是专业外交人才了,而蒙古语甚至比这还稀少。

    国家的总体认同,也完全成了“罗马”。上层的世侯们不再以先生和教化者自居,也不再坚持认为自己和当地人是两种文明。他们开始以罗马自居,并且反复宣称所有公民都属于罗马文明。至于还在坚持的、原本算是汉文化的风俗习惯,也被他们论证为罗马文明的一部分。

    当然,另一方面,稍微有点学识的人,都知道这个“罗马”的文化风格,跟古罗马并不是一回事。中立立场的学者一般称之为“新罗马风格”,而敌视紫帐汗国的人则称为“东方式罗马风格”。

    得益于紫帐汗国的帮助,原本一直被视为“东方国家”的东罗马帝国,现在也被他们视为西方国家了。

    说实话,郭康自己也不知道这到底算什么。

    就和“希腊化时代”的文化里,多少是希腊,多少是波斯,大家讲不清楚一样,这个“新罗马风格”到底有多少是罗马,多少是汉,还有多少其他的,其实也一样讲不清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