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见过比户籍和郡县制度更加完善的管理体制。他们,乃至那些对朝廷的认同远不如他们的人,在我们那边,都是毫无意外的本族人。人家耕种、交税、说汉语,已经几代人了。晋人是怎么想到把他们单独区分出去的?”

    “那如果是晋人同化能力太弱呢?”朱文奎疑问道:“可能他们待了几代人,还是不把自己当中原人?”

    “刚刚还说,你们比波斯人文明程度还高。现在难道又说,文化的影响力比法国还差?”小让娜惊讶地说:“之前我还听说,因为唐朝文明发达,所以半个亚洲的人都去皈依王化。那晋人到底干了什么,才造成了这个奇怪的结果?”

    朱文奎一时答不上来,就去看郭康。但郭康其实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之前和李安宁等人讨论诗歌——或者说看其他人吟诗,了解了一些文风变化。唐朝人到安史之乱后,其实也开始抵制胡风。

    但要是这么直接说,就显得比较小气。好像越挨揍,越喜欢提华夏正统一样……

    而且,提倡“新乐府”运动,批判社会胡风胡俗的元白二人,自己其实也是胡人。元稹是鲜卑拓跋氏,元这个姓就是孝文帝改的。白居易则是龟兹白氏,他祖先是西域的蕃军,赶去中原参与镇压安史之乱,从士兵一路升到节度使,最后入朝担任尚书。

    可惜胡人不怎么写诗。否则,看到他们连街坊里跳舞卖艺的胡人都要抨击一番,恐怕多少得感慨些“胡儿尽作汉儿语,却向坊头骂胡人”之类的……

    见郭康也说不上来,小让娜便继续说道:“所以我觉得,这个理论有问题。”

    “在我看来,这些并不是蛮族入侵。而是朝廷大员们,或为了搜刮钱财、或为了积累军功、或为了挟寇自重,自己养出来的。否则,不仅是看不起当时中原的文明水平,更是看不起我们。”

    “与其思考怎么对付蛮族潮,不如想想蛮族是怎么来的。”她看了看朱文奎:“塞里斯就是最大的蛮族生产者,过段时间就往外丢一波蛮族。这个问题,不应该是中原人自己最清楚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