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对应,可能比这种程度更夸张。而且鉴于欧洲记录者习惯性的夸张手法,我们还得亲自考证敌人的规模——反正不可能所有敌人,都有五百万之多的。”

    “我说的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真正操作的时候,甚至光一个重名问题,就能让修史者崩溃了。如我之前所说,他们没有一个明晰的时间表。京兆的李约翰二世、万年的李约翰三世、京兆的李约翰二世的儿子李约翰三世……会混在一起。那种有名的大贵族还好些,能用外号和世系顺序区分。如果是那种不特别出名的人,可能就完全分不清谁是谁了。”

    “这样啊……”让娜公主也没法否认,只能点点头。

    “当时,我们是选取了一些事件,组成了一部简单的历史书,尽量把各国的主要大事,比如法兰克的建立和瓦解之类,都写进去,让学生们对那里有一些初步了解。”郭康回答说。

    “只是,我们当时也没能整理太多,只能委托别人慢慢收集,之后渐渐去补。但就算这样,至今这部分内容还是比其他那俩薄了很多。”

    “还历史呢。”朱文奎吐槽道:“这东西有学的必要么?不就是……”

    他本来想嘲讽蛮族的,结果马王妃瞪了他一眼。朱文奎愣了愣,又看了看让娜母女,欲言又止。

    “还是有必要的。尤其是我们北方的敌对各国。了解他们要更为困难,但还是需要更加努力去研究。”郭康说:“了解了敌人,才能更有效率地战胜他们啊。”

    “刚才不是说,这些人不好理解么?”小让娜问:“那学这些有用么?”

    “不需要理解,只要知道他们的大概行为逻辑就行。”郭康告诉她:“像我们现在,就总结出了作战时的三条基本规则。”

    “那是什么?”小让娜好奇道。

    “可战可和,则战;可诛可赦,则诛;可袭可伐,则袭。”郭康说道:“这也是叔祖当年总结出来的。”

    “虽然我自己其实也经常理解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但这些针对敌人行为,总结出来的经验,明显就很好用,号称叫‘郭氏三原则’。我们一直到现在都还用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