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在法老时代,埃及人就能从印度进口香料、织品,还能从英格兰和西班牙获取锡矿。这条路线,可以追溯到天兄纪元之前两千年。而同时代,美索不达米亚人也能从阿富汗斯坦获取锡,从红海到东非一带进口铜。”

    “早在托勒密王朝时期,就可以和孔雀王朝建立外交,设立常驻大使。而后来,西欧贵族的宴会上,也可以请来印度马戏团,进行大象表演。可以说,从印度到爱尔兰,其实都是一个整体。他们的联系其实是很紧密的。”

    “相反,要过中亚,难度就非常大了。整个亚细亚和欧罗巴,最难走的路就在这里。连亚历山大都没能通过这个地区。”

    “向南也是一样。印度人很早就开始向南洋扩散,现在的交趾以南、以西,都深受印度文化影响。高棉和暹罗诸王,甚至以自己的印度高等级血统为荣,把它作为合法性依据之一。但到这里,也就停了下来,始终没有继续向东前进。”

    “我们从风暴频发的南海,经过交趾以西的雨林、天竺东边的高原、亚细亚中部的荒漠,可以正好画一条线。这条线,把两边的文明分开了。我觉得,正是这种地理隔绝,形成了两种差别巨大的文明集团。”

    “集团?我怎么觉得这条线东边就一个数得上的文明,其他都是它的衍生啊……”小让娜吐槽道。

    “因为人家一开始就是个集团啊。”郭康辩解道:“‘中原文明’是个后人归纳的概念,其实这地方不同的文明多了去了,只不过后来都打没了,而西边没这个运气而已。”

    “你想,如果库斯劳当初真的成功吞并了罗马,还稳住了贵霜故地,那西边过个几百年,估计也就剩一个了。这种事情又不是不可能,只不过这边太晚了,没练出来而已。”

    “那意思是,这边文明没统一,都怪波斯人打仗太菜。”朱文奎总结道:“我感觉在古典时代那会儿,他们才是最有这个能力的吧。”

    “你下回还是别说了。”小让娜决定还是制止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