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的“原版”奴隶制,都长期存在,也没见它们和新时代有什么冲突。

    他了解的理论里,一般都是把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绑定的。而资本主义显然不怎么排斥奴隶制,它们最强调的“自由贸易”,也和是否使用奴隶、奴隶占生产总量的多少,没有什么关系。

    工业化早期,为了降低成本,劳动者的待遇和生活环境都极其糟糕,寿命甚至比中世纪都低。换紫帐汗国这帮大爷,面对这种十死无生的环境,肯定要提刀造反。所以,狄奥多拉的建议才是最适合现在环境的。就他们这个情况,确实不如用斯拉夫奴隶来填充工厂。

    “这样也行。”郭康想了想,点点头:“反正我们就在贸易的重要节点上,将来可以继续推行自由贸易,利润够了,就不难说服更多人,坚定地投资工业了。”

    “为什么要靠自由贸易?”狄奥多拉不解地问。

    “呃……因为这样更有利吧。”郭康给她科普道:“按我了解的理论,资本主义才更适合工业发展。这个‘资本主义’,就是一种厂房机器等等都归私人拥有,而且进行自由贸易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才是最适合工业发展的。”

    “我觉得不对。”狄奥多拉却摇摇头:“追求私人利润的社会,怎么可能最适合工业?工坊显然不是获利最高的方式啊。在这种社会中,人们不会很快转向高利贷和债务投机么?你那个‘新朋友’就是开银行的,你不知道现在的意大利,最赚钱的就是这行么?”

    “呃……那你觉得是什么?”郭康问。

    “当然是战争。”狄奥多拉说:“战争不在乎这些乱七八糟的概念,只看谁的士兵更多更强,军械更锐利、坚固,粮草后勤更充实。这些,才最能体现工业的优势吧。”

    “而且,追求利润的动力,怎么可能比得过保全生命的动力?交易商品的收益,怎么可能比得过战争胜利的收益?”她反问道:“很明显,战争才是最能说服人们投入工业的,而不是那些自由和利润之类。”

    “你也不要管那些,只要证明你的发明对战争有用就行。”她告诉郭康:“商人们的投资再多,难道比得上整个罗马的投资?你应该先想办法,建立一个生产军械的战争工坊。只要它体现出了优势,全国上下就都会支持你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