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火药。作战的时候,他们特别喜欢挖坑道,然后用成堆的火药桶直接爆破城墙。所以其他人都叫他们‘酒桶小子’。”

    “这些人可不简单。团里有将近一半的兵卒,都是长期留任的士官。其他人则和普通战团一样轮换。但和其他战团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所属的军府,也就是说没有征兵地。他们征募的对象,是整个汗国的士兵。”

    “这样轮换,也是为了培养其他部队的人才,让别的战团在需要的时候,也能用上他们的经验和技术。”

    “怪不得铠甲这么厚实。这都是先登、陷阵的勇士啊。”朱文奎感慨道。

    “按我们的规矩,一座五十人驻守的城堡,攻下来就算一百个首级,里面有甲士就另算。500人防御的大要塞,攻下来就算两千个首级。这回他们一路炸塌二十多座大小堡垒,一大半的战功都是这点人拿的。”郭康笑着摇摇头:“其他人都有点不服气了。我听说,各个军团也都想组织自己的爆破队呢。”

    “还有这种事情……”小让娜也有些意外:“我以为火器攻城就是指大炮炮击。”

    “炮击太慢了。”郭康摇摇头:“现在的火炮,效果还是不行。而且,我们攻城,目标不是城堡本身,而是需要快速打破敌人的堡垒封锁,攻入他们后方,迫使敌人主力出来,与我们在野外决战。”

    “这种思路下,集中大量火药一起使用,快速摧毁堡垒,才是最重要的。小炮效果不足,普通攻城炮行动迟缓,巨型攻城炮则几近不可移动,只能在现场铸造。”

    “相比而言,用火炮攻击,需要用炮弹砸很久。但直接凿墙脚、塞炸药,反而快了不少。”

    “这种方法的上限也更高。”他解释起技术问题来:“哪怕中原式的厚重夯土墙,那种寻常火炮根本无可奈何的土山,都可以被火药爆破摧毁,何况这边薄得多的小城堡。我们只需要携带更轻便的普通火炮,压制敌人墙头的士兵和防御器械,然后大家开挖就行。”

    “那守军如果一直在破坏地道呢?”小让娜问。

    “爆破用的坑道,不像那种让人进城、或者挖塌城墙的地道,要求那么高。在有掩护的地方,靠近城墙直接开挖都可以。”郭康说:“西欧人虽然也会判断地道位置,通过各种技术拦截,但我们本来就不准备挖通,只要城墙下面凿个洞就行了。”

    “如果还担心他们准确判断、再用地道对攻进行破坏,那可以多挖一些。这次抢攻要塞,‘酒桶小子’带着辅助军,就同时挖了17条战壕和坑道。敌人哪怕用‘地听’也没用,因为四面八方全都是挖土声音,是肯定拦不住这么多的。”

    “结果,还没挖完,里面的雇佣兵就直接投降了。”郭康笑着说:“我们目前的困难只有火药产量,其他方面,其实都不是问题。”

    小让娜对此颇为好奇,不过这会儿,第一支队伍已经在广场上站定,另一群士兵走了进来。

    他们的穿着打扮,和前面那些人差不多,只是块头明显更加魁梧。他们同样打着简单的白底黑画旗帜,旗子上面画着个桂冠。

    “这是第二大队‘奥林匹亚’。”郭康主动介绍起来:“那个旗上的图案,意思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获胜者。因为这个大队,最早就是从运动会获奖者中招募的。”

    “哎?运动会选人?”朱文奎看起来还是不太懂:“我从希腊师父那边,听说过古代奥林匹克,不过还能这么选人么?”

    “他们的要求比较特殊。”郭康解释道:“这一支队伍,一开始是专门试用震天雷的。我们发现,在攻城和巷战的时候,这玩意儿尤其好用。”

    “不过,这种武器想要威力达标,必须做的很大很重,一般人没有经过训练,很难扔太远。”

    “当时,有人想起古典时代,罗马军队中也有专门投掷大石块的士兵,就建议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