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无论何时何地,在外面维护自己家乡是游子的首要责任。

    那文官可能并没有歧视贬低的意思,但周柏还是认真回答道:“定州立起州鼎已有百年,文运积蓄至今同样是百年,这么长的时间,定州早已不是北狄之地。”

    “大人此次或可见证历史。定州文道之昌,当从我辈开始!”

    “我的意思是你何不养望几年,哎……”负责登记查验身份文书的官员看着周柏的履历,觉得可惜,就差把毛躁两字说出口。

    历史上“连中六元”进士及第者,还如周柏这样小的,屈指可数。

    特别是近几朝,气运体制越发稳固,文才气运缺一不可,更是一个“神童”也没出现。

    然而很快官员便想起什么,他刚才忽视了周柏之前掷地有声的几句,好熟悉。

    这话不是周柏的原创,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是有典故可循的。

    现在繁盛无比,进士数量居于首位的江南诸州,在曾经也不过中原人眼中的南蛮之地。

    古代中原王朝以中域诸州为天下中心,称周边四方为夷(东)、蛮(南)、戎(西)、狄(北),普世思想就是除开中域没有好地方。

    即使当时江南开辟已有两朝六百余年,设官置署悉如中域,但所有中域人依然觉得那边是南蛮之地,非常人所能居。

    殊不知,在三朝更迭的过程中,常有乱世,无数人才乃至大儒南渡淮江,早已兴起另外的文脉。

    只是朝廷一直未曾向江南开放科举,是以文道气运一直未曾分流多少过去。

    一位江南本土的读书人范文,就此联合万民上书,这才获得平等的科举权力,于江南设置同样的各级考点。

    这一点让当时的中域读书人满是嘲讽,认为一些蛮子也想和他们同朝为官是异想天开,简直侮辱“读书人”这个词。

    然而,江南科举一开,天下文气顿时翻滚。

    县试、郡试、州试、乡试,每一级考试都能引动无数文气偏转江南。

    很多朝廷官员不敢相信,认为有蹊跷。

    直至会试报名时,为江南举子录名的官员还是瞧不起他们,说出了不少难听之言。

    江南举子们义愤填膺,于礼部门口静坐,围观者甚众,使得礼部尚书都被惊动,前来安抚处理。

    当着礼部尚书的面,范文说出了那句名传千古的话:“开江南文道之昌,自我辈起!”

    最后,江南第一届举子参加春闱,就有六人进士及第,包括范文。

    这一次就仿佛应了范文的话,从他那一代开始,江南人在科举一道的分量越来越重。

    时至今日,文运恐怕已有一半在江南之地,说文道昌盛一点也不过分。

    也或许是这样的先启之语,让范文得冥冥气运加身,成为正史明文记载的飞升大儒之一。

    甚至有小道消息传言,天庭中似乎有个姓范的半圣。

    眼下周柏神色认真地回应,似效彷范文这样的先贤,倒确实把这礼部文官镇住了,生怕再多嘴,自己也成为史书上的笑柄。

    在神京城哪怕很多人都会一点观气法,但潜规则是一般不用。

    不仅是摄于龙气忌讳,还因为这里卧虎藏龙,谁都有可能是气运鼎盛的贵人,一个不小心就得罪了。

    “周举人,你的所有信息核验无误,这就给你登记报名。”这时礼部官员的态度突然变得温和,而且效率极高。

    倒不是他观气看到了周柏有进士之象,而是他得到了坐衙神灵的提醒。

    身份无误,不过似牵扯诸多气运因果,应是定州未来搅动风云的人物之一。

    刚才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