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

    突然他眯起了双眼,盯着空中那几缕炊烟。

    随后他又发现这十几个军营竟竖着四、五种颜色的军旗,显然是临时拼凑的杂牌军。

    看到这些旗帜后,朱元璋又想起之前见到那些商铺挂的彩旗,心中默默盘算起来。

    “陛下,您还是离城头远些,早上那些逆贼还曾朝此门放过炮!”

    王承恩犹豫一阵后,还是走到朱元璋身旁轻声提醒,同时一脸警惕地盯着城楼上的士兵。

    朱元璋闻言,看了他一眼,微微点了点头,刚要转身离开,却又听到一阵脚步声响起。

    “陛下,您在哪里?微臣骆养性前来护驾!”

    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朱元璋闻言,不禁眉头一皱,朝发声之处望去。

    只见一个身材魁梧,头戴乌纱帽,身穿绯红仙鹤公服的男子带着数十个锦衣卫从远处跑来。

    随着这个喊声响起,城头上不管是躺着,还是闲聊的兵士皆是一脸紧张,四处张望,最后都朝朱元璋望来。

    “陛下来了!”

    “真的是陛下!”

    ......

    众兵士看清朱元璋身上泛白的明黄常服后,知道陛下是真的来了,皆是一脸惊讶。

    另外还有不少兵士听到喊声,急忙从其他城墙处跑来。

    “放肆,见到陛下,你们还不跪地行礼!”

    骆养性见状,立时朝众人大声喝道。

    众人闻言,这才反应过来,纷纷高呼万岁地跪下。

    “臣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见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骆养性见众人都跪下后,才恭敬地朝朱元璋行礼道。

    朱元璋本因骆养性行事鲁莽,高声呼喊泄露了他的行踪,就有几分不满。

    此刻又见他身为武将,在此危机时刻,竟仍穿着文官的朝服附庸风雅,心中已然动怒。

    朱元璋冷冷地瞥了骆养性一眼,便不再理他,而是缓缓走上前,扶起先前认真守城的一个兵士,同时叫道:“诸位请起!”

    那个被朱元璋扶起的兵士满脸泪痕地哽咽道:“谢......谢陛.....下!”

    众兵士闻言,也纷纷叩谢圣恩。

    骆养性起身后,满脸通红地站在朱元璋的身后,暗自后悔不已。

    其实他并非冒失之人,只因他先前擅离职守,未能及时随驾,心中已有些担心。

    后来追到正阳门时,听李若琏讲了朱元璋活剐曹德思之事,心情更加沉重。

    所以当他赶到永定门指挥所仍未见到朱元璋时,情绪就有些失控了,这才发生了刚才的事情。

    至于朱元璋真正动怒的朝服一事,他根本就未觉察到。

    因为朝廷重文轻武之风由来已久,特别是不少督师、大帅都由文官担任后,武官纷纷改换门庭,以着文人服饰为荣。

    平时不仅喜拿诗书装儒雅,就是连谈论战局,也必引用孔子、荀子等言论,以示自己并非胸无点墨的莽夫。

    崇祯登基后虽曾矫正此风,不过积重难返,他几番申斥无用后,也就不再理会。

    所以此刻不要说骆养性不知朱元璋动怒的原因,就是擅长揣摩帝王心术的老吏,恐怕一时半会也摸不到门径。

    正当朱元璋在亲切询问兵士们的情况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怒骂声。

    “起来,快起来,再不起来,休怪我手下无情!”

    “你们这群懒骨头,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还想不想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