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见刘泽明不肯明言,心中更加生疑。

    他假意与李国祯交谈一番后,便起身告辞。

    只是他离去时,却将那门房也带走了。

    「轩宇兄,你是否觉得本侯刚才捏造科尔沁之事太过了?」

    李国祯让人守在门外后,又对刘泽明道。

    刘泽明闻言,有些犹豫地道:「东翁思虑深远,是泽明一时反应不及,还请东翁见谅!」

    李国桢笑着摇头道:「轩宇兄,你过谦了,本侯也是一时兴起。」

    「要知本侯虽曾与安国公商议过,觉得当前最好的方法是自曝意图,给吴三桂分析利弊,让他左右为难。」

    「但吴三桂并非等闲之辈,若不诱导他一下,他反而会生疑......」

    刘泽明略一沉思,已知李国桢的心思,便顺着他的话讲述。

    李国桢闻言,微微皱眉后,又担忧地道:「本侯已经竭尽全力了,只希望陕西那边能快些结束战斗,不然......」

    其实不仅李国桢这样想,在朔州的巩永固也非常希望陕西之战能快些结束。

    因为自济尔哈朗退回榆林,高杰等人攻克西安后,除了李嫣、倪元璐日日劝说外,就连在外统兵的李虞夔、刘迁、虞胤等人也多次请战,而且情绪越来越激动。..

    当然,若只是这些官员,巩永固倒也不会太为难,真正让他头痛的是大同、朔州、陕西等地百姓的态度。

    因他一直据城坚守,不肯出兵,百姓已从先前的极力拥护到现在的怨声载道。

    更有甚者,认为他私通女真和叛军,准备联名上京去告御状,让他苦恼不已。

    好在刘文炳、申湛然二人时常来信鼓励,巩永固才坚持了下来。

    只是到底还能坚持多久,他心中也没有把握。

    因为他先前坚信朱元璋的判断,认为这是李岩的阴谋,但随着西安陷落,李自成等人的出逃,他怀疑李自成已经弄巧成拙。

    若他此时出兵,收服李牟、郝摇旗等人,重塑榆林防线,或可建立奇功。

    不过朱元璋三令五申,只许据城坚守,所以他又不得不强按心中的战意。

    就在他煎熬之时,一个亲卫进来禀告,说任之华在外求见。

    巩永固没有听到李嫣的名字,心中微微一惊后,便让亲卫将任之华带了进来。

    任之华进来匆匆行了一礼后,就着急地禀告道:「平西公,大事不好了!」

    「李嫣昨晚突然离开了朔州,末将觉得事情有异,仔细查探后,才知道她已经说服了虞胤,准备率军进入陕西,与李牟等人合击济尔哈朗。」

    巩永固闻言,心中一惊,随即又觉得一阵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