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再借题发挥,警告史可法一番。

    没想到竟被黄宗羲破坏,心中不禁有些不快。

    随即他见黄宗羲气宇不凡,胆色过人,又有些欣赏。

    不过他仍怒喝道:「放肆,咱念你在淮安之战有功,才破格召见。」

    「你竟不知好歹,公然顶撞君父,难道这就是你的伦理纲常?」

    黄宗羲闻言一愣,有些诧异地看了朱元璋一眼。

    因为他曾听刘宗周等人讲过,崇祯最重礼法,从不敢逾矩。

    此刻见对方竟毫不在意,反而指责于他,心中不禁有些惊讶。

    不过黄宗羲虽是一介书生,却也十分有胆气,加之他道心坚定,所以略一惊讶就回过神来,恭敬地道:「先贤曾言,父有过失,子当谏争。」

    「孝经亦有云,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

    「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朱元璋本是想试试黄宗羲的胆气,此刻闻言,不禁动怒道:「大胆,义与不义岂是你所能知?」

    「来人,给咱将这狂悖无礼,顶撞君父的东西拖出去,重打三十军棍!」

    史可法闻言,急忙上前劝道:「陛下,黄宗羲虽有失礼法,但请陛下念在他一片忠心,饶恕他这回。」

    朱元璋冷笑道:「先饶恕他,接下来是否就该饶恕你了?」

    「你擅离职守,以致聊城生变,险些坏了咱的大事,咱还没处置你,你竟还敢替人求情?」

    「好,既然如此,咱也让你尝尝军棍的滋味,长长记性。」

    他说罢,又看向张大彪道:「愣着做什么,还不将他们给咱拖出去!」

    张大彪闻言,便示意锦衣卫拿人。

    没想到黄宗羲竟挡住锦衣卫,高声道:「不劳你们动手,容黄某把话说完,自会受罚。」

    一旁的陈子龙见黄宗羲自称「黄某」,脸色瞬间大变。

    原来他先前之所以阻拦夏完淳,是因为他觉得黄宗羲才学虽好,却傲气太盛。

    他曾多番劝说,对方皆一笑了之。

    现今他见黄宗羲即将入朝为官,唯恐他因脾气惹祸,才想让他先吃些苦头,回头再好好劝说,让他改改心性。

    没曾想崇祯不按套路出牌,而黄宗羲又犯了倔性,竟敢阻拦锦衣卫,这不禁让他想起当年黄宗羲为报父仇,在刑部会审时,锥刺许显纯,痛击崔应元,拔须祭父之事。

    想到这,他身体不禁哆嗦了一下,随即有些担心地看向朱元璋,并暗暗思考营救之法。

    朱元璋见黄宗羲虽是一介书生,却满脸豪气,心中又多了一分欣赏,不过仍佯怒道:「放肆,你竟敢对咱的亲卫无礼,这就是你的忠孝之道?」

    黄宗羲闻言,毫无惧色地道:「陛下,黄某在江南听闻陛下英明神武,屡败叛军,心中好生敬仰。」

    「故得到懋中(陈子龙字)书信,星夜赶往杭州,后听闻淮安事变,又与懋中等人募集义士,诛杀叛军。」

    「不曾想今日得见天颜,却大失所望,想太祖呕心沥血,定万世之基,又尊崇儒学,立三纲五常之道。」

    「可陛下不思效法,竟责打忠义之士,实在是让黄某心寒......」

    朱元璋见黄宗羲以太祖名义威逼,脸色立时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