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带上了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

    他们能不能赶到靠山村,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有了这些难民前往,再加上慕容芷晴用他创立的情报网再散布消息,不管是人手还是舆论方面,对他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将那些难民百姓送走后,江潮已经来到了东型关下。

    从难民的口中,他知道东型关已经被契丹军占领了,而占领东型关的契丹军约有八千之众。

    此时江潮带领的子弟军只有五千之众,他从未跟契丹军战过,也不知道契丹军的战力如何。

    此行去破关,倒是有些冒险,但如果不夺下东型关的话,一旦契丹军全军通过了东型关,安西府将完全暴露在契丹军面前。

    哪怕,安西府有三万守军,另外可能还有其他洲府的军马过来相助,怕也挡不住契丹军。

    而郑世民的十三万边关军,也不知道为何,一直跟在契丹军之后,自从边关丢失之后,郑世民就带着边关军一路追赶着契丹军。

    皇帝和其他人得到的情报就是如此,但江潮却知道,边关军再怎么差劲,只怕也早就该追上契丹军了。

    毕竟,契丹军一路不知道抢掠了多少城镇,哪怕这些城镇大多都是望风而降。可应该也会耽搁不少时间。

    边关军一直追不上,那是不可能的,要么就郑世民跟契丹军有约定,他放契丹军长驱直入。

    要么就是边关军怯战,并不敢跟契丹军接战。所谓的追赶契丹军,也不过是做做样子,不想承担失败后的责任。

    不过,江潮却知道这应该是郑世民跟契丹军之间的默契,他或者就是在等着江潮过来。然后,再找机会合击江潮。

    因此,江潮必须得在郑世民反应过来前,以最快的速度将契丹军消灭。不然,只怕就会很麻烦。

    随时都可能让契丹军跟郑世民的边关军包了饺子,哪怕他手上有两万战力不俗的子弟军,估计也很难再逃出生天了。

    江潮并不知道,在他背后还有十二万的四洲之军,正向他逼来,这些大赵军队在他对抗外族之时,竟然还在背后捅刀子。

    就在江潮分派任务,布置战术,准备夺下东型关之时,守在三个方向的子弟军也传来了消息。

    有十二万的大赵军队,正朝着他们这个方向,气势汹汹的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