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头,其实他也明白今天的情况大抵不是因为他声名鹊起。

    总归他是岘山书院的学生,如果出了出众的弟子,师长颜面也有光,所以不会因为他名气渐长而攻击他。

    但他的举动却违背了某些人的思想。

    那就是忠君思想。

    事实上目前整个荆州存在了两种思想潮流,第一种就是刘表目前的想法,割据荆州,以图自立。

    第二种就是尊敬朝廷,甚至是全面倒向朝廷,奉朝廷的命令而征讨四方。

    特别是第二种乃是主流思想,所以在刘表死后,荆州大部分士人的选择就是直接投降曹操,把荆州拱手相让。

    因为在他们看来,曹操是奉天子以讨不臣,天子大于一切,所以投降曹操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反而是荆州回归朝廷,属大义所在。

    而且这种思想从岘山书院的学院派一直到刘表治下的官吏都非常多,比如去年曹操迎接天子,刘表马上派人去上供,但同时又派人去联络袁绍,与袁绍结为盟友。

    刘表的治中从事邓义就劝他应该全面倒向朝廷,而不是结交袁绍。被刘表呵斥,于是弃官去了江东。

    后来荆州别驾从事韩嵩,也劝刘表应该全面倒向朝廷,而不是继续与曹操作对,遭到了刘表的猜忌,于是派他去许昌见曹操以观虚实,结果韩嵩回来之后,再次向刘表请求归附朝廷,差点被刘表杀死。

    包括宋忠在内,也是主降派,刘表死后,继任者刘琮要投降曹操的时候,就是他给曹操上的降表,路过新野的时候还被刘备痛骂了一顿。

    所以诸如此类的例子非常多,整个荆州上下劝刘表归附曹操的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他们倒不是觉得这是在背主,而是劝刘表遵循大义,侍奉汉家天子才是王道。

    但他们难道就不知道曹操现在手握大权,是在以“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名义,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实吗?

    或许隐隐有人察觉。

    可就如同王莽谦恭未篡时一样,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谁也不会相信这一点。

    他们都认为曹操是大忠臣,在为天子征讨四方贼寇。

    直到多年以后,曹操开始加九锡,冕十旒,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给自己封魏公,最后魏王的时候,那些忠于汉家天子的人,也早就已经被曹操杀得干净。

    后来人自然也就忘记了再忠于大汉,然后曹丕在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帮助下,最终和平地让汉献帝刘协乖乖让出了皇帝宝座,缔造了大魏帝国。

    所以总的来说,后世人站在上帝视角,知道曹操是顶配版王莽,一边借着刘协的名义讨伐四方,一边偷偷摸摸准备篡位。

    可当世人却不明白。

    因此荆州大部分士人从来都不会觉得归附曹操有什么不对,反而认为对抗曹操,就是在对抗朝廷。

    这同时也是刘表不愿意下死力气跟曹操决一死战的原因之一。

    现在宋忠借着扬雄和孔子的话,其实就是在质问沈晨,你为啥要对抗曹操,对抗朝廷?

    还消灭了曹军那么多兵马,杀死了曹操的弟弟和大将,把曹操得罪死。

    你就不能乐安天命,乖乖地顺从朝廷的征讨吗?

    这话虽然不好听,可却是事实。

    沈晨自然能够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但直接硬怼回去肯定是不行,说曹操并非忠臣,他在“挟天子以令诸侯”?

    估计在场三四十人里,九成九的人都会认为他在胡说八道,不会认可他的话。

    所以就必须找论点论据来进行反击。

    那么什么论点论据呢?

    首先是必须要肯定朝廷的正统地位,认可刘协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