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除了让张允文聘等人注意防御以外,也每日派人去南阳查探最新战报。

    得知曹操退兵,他总算长舒一口气的同时,又派邓洪再去穰城与张绣缔结盟约。

    而如今邓洪出色完成了任务,与沈晨回到了襄阳,向刘表复命。

    今日阳光正好,正是暮春时节,汉江江面上来往船只无数,襄阳城北的码头密密麻麻全是船只。

    远处城东辽阔的平原上,碧绿发黄的宿麦在田间飘荡,再过两月就能成熟了。

    在春风之中,邓洪和沈晨的船只停靠在了江岸码头,这个年代也没有电话,他们过来谁也不知道,所以码头上倒是没有人接。

    不过也不需要有人接,他们坐的船是大船,可以上马车,二十多辆马车依次下船,有奴仆三四十人,护卫五十人,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队伍比去年还要壮大。

    车队一路驶入了城中,城门口的兵丁看到州牧府别驾的牌子,也没有人敢拦截,径直进了城里。

    等路过中央大街的时候,邓洪告别了妻子,让老婆先带着儿子和家眷先回府邸,自己和沈晨则要前往州牧府,第一时间向刘表汇报消息。

    祖孙二人便在街道上与蔡氏分别,奴仆驾驶马车往州牧府去。

    很快他们来到了刘表府邸。

    得知邓洪归来,刘表立即召唤,二人便被引至后院偏殿,里面也只有刘表一个人坐在主位席上看竹简。

    “明公。”

    “使君。”

    邓洪和沈晨各自称呼不一。

    因为邓洪是刘表征辟的属下,所以称呼上级为明公。

    沈晨则跟刘表没有直属关系,所以用尊称。

    “幼硕与沈小郎回来了?”

    刘表笑眯眯地看着二人,说道:“今年回来的倒是比往年晚了许多。”

    邓洪无奈道:“曹军进攻了黄门亭,洪也是不得已。”

    “无妨无妨,没有怪罪你的意思。”

    刘表将手中的竹简放下,问道:“张绣答复如何?”

    邓洪答道:“俱都已经谈妥。”

    “嗯,那就好。”

    刘表点点头,说道:“今年曹军来袭,南阳恐怕受损不少吧。”

    邓洪说道:“确实受损不小,宛城周边,大别山以西,各县百姓皆有流离失所者,我正打算向明公说起此事。”

    “当地治理如何?”

    刘表颇有些关心,倒不是他真的心系百姓,而是在意自己的财产。

    这几年他按照沈晨的计策,把从关中跑过来的难民以及俘虏的汝南南阳黄巾全都用来屯田。

    而屯田的地区就在南阳的东西两边,如关中难民多被安排在南阳西面,靠近武关的丹水、顺阳、南乡、郦国、冠军、武当等县。

    汝南南阳黄巾则多被安排在南阳东面,大别山以西的地区,也就是堵阳、舞阴、比阳、平氏、新野、湖阳等地。

    这些地方屯田收获大部分都是要上缴给他刘表的,现在曹军来袭,他自然也想知道财产有没有受损。

    邓洪脸色有些为难道:“怕是不尽人意。”

    “为何?”

    刘表皱起眉头,自从前年开始屯田,他每年都能收获数百万斛粮草。

    要知道历史上曹操仅仅只是俘虏了汝南黄巾十多万人口,屯田的当年就获得了一百多万斛粮食。

    而他是得到了汝南南阳黄巾加上关中难民,总计三十多万,屯田所获更多于曹操。

    事关这么大笔财富,他当然上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