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形式,就是王粲的这首《西京乱无象》。

    而沈晨的《七哀诗》也是这种形式,全篇有十二行一百二十个字,描述的是从徐州南下,看到数十万百姓被屠杀的惨状。

    全诗为:“徐州何垒垒,丘坟万千幢(chuang)。”

    “白缟挂于亭,尸骨缚门枊(ang)。”

    “城垣碾为墟,庄墉残牖嚮(you,xiang)。”

    “问是何所故?阿瞒屠淮阳。”

    “乘车南相望,山陵似癊(yin)黄。”

    “彭城过泗水,万姓河中亡。”

    “遗骸铺成路,血肉做泥浆。”

    “问是何所故?曹军驱民戕(qiang)。”

    “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狼。”

    “蒙茏荆棘生,蹊径登童殇。”

    “狐兔窟其中,芜蒿野茫茫。”

    “感彼雍门泣,今古独悲怆。”

    这首诗第一段四句的意思是:南下路过徐州的时候,看到墓冢垒垒,丘坟成千上万座。

    道路边的乡亭挂满了白幡,门口拴马的柱子上捆着一具具尸体。

    城池变为废墟,庄园残破到只留下一扇木窗。

    为什么会这样呢?

    曹操的军队屠杀了淮河以北。

    第二段四句的意思是:乘坐马车看向南方,大山像是得了病一样苍黄。

    等到过泗水的时候,见到无数百姓尸体在河里飘荡。

    遗骨铺成了道路,血肉做成了泥浆。

    为什么会这样呢?

    曹军士兵残害了百姓,把他们驱赶进河里杀死。

    第三段四句的意思是:乱世末年到来了,沿途的盗匪像豺狼一样多。

    野外荆棘丛生,路边有儿童夭折。

    到处都能看到狐狸和兔子的巢穴,野草长得比人还高。

    想起了雍门子周与孟尝君说的话,古时候与今天发生的事情何其相似,让我十分忧伤。

    诗句写成之后,在荆州士林完全没有造成什么震撼。

    虽然也有人对曹操的暴行表示愤怒,但还是那句话,诗歌在汉末并不是什么主流文学。

    诗人也不像唐代那样,写得一手好诗,就能走遍大江南北到处都有人请你吃饭。

    所以世人顶多是觉得这首诗写得好,至于好在哪里,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唯独王粲很喜欢。

    因为他是个懂诗的人,自然能看出这首诗当中蕴含的深意。

    这首诗与他的那首《西京乱无象》立意很相似,同样是写悲剧,同样是愤慨于诸侯乱世。

    比如他写的董卓,沈晨写的曹操;他写的妇人弃子,沈晨写的泗水飘尸;他写下泉人,沈晨写雍门泣。

    按照后世语文课代表的总结就是:“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幄悲惨的地狱绘图,表现了汉末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王朝社会的黑暗与古代军阀战争给百姓造成的伤害。”

    于是沈晨那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于纸上,估计再过个一两千年,又是后世中小学生们必须背诵并且默写全文的一首诗。

    反正对于那些中小学生们来说,军阀战争给百姓造成了多大伤害他们不知道。

    沈晨写的诗,倒是给了他们造成了成吨的心理阴影。

    而对于王粲来说,这首诗的出现自然是让他有了一种知己的感觉,再加上本身常与沈晨在一起交流诗句,偶尔沈晨也会帮他修改,更加让他觉得舒服。

    事实上王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