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的同宗兄长。

    王昶之前是曹丕的御用文人,后来在外地为官,写了很多策论给朝廷,司马懿作为曹丕留下的辅政大臣,对王昶提出的建议很是欣赏,于是经常给他写信交流。

    就这样一来二去,王昶与司马懿渐渐熟络,去年曹叡刚上位的时候,求贤如渴,希望能够得到有用的人才,司马懿于是举荐了王昶。

    王昶就这样从地方官员调到了中央。

    可惜的是就算有人才现在曹魏已经江河日下,再有人才也已经没什么用处,所以王昶基本上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

    不过司马懿和王昶之间亦师亦友的友谊却保留了下来,让他们的关系颇为深厚。

    汉代世家大族之间是最讲究人情关系的时代,王凌和王昶都出生于太原王氏,且王昶一直把王凌当兄长看待,双方的关系自然不同。

    所以有了司马朗和王昶这两层关系,司马懿也就更看重王凌一点。

    想到这里,司马懿目光看向王凌说道:“彦云,吾意以汝为使者出使汉营,你觉得如何?”

    王凌浑身一颤,就拱手说道:“听大都督调遣。”

    “嗯。”

    司马懿点点头道:“那今日军议就先到此,你随我来。”

    说着起身离去。

    众人互相对视,一个个心事重重地离开,只有王凌起身跟着司马懿去了后院。

    荡阴县衙府邸后院内,树木森森,枯叶漫天飞舞。小雨夹杂着冰棱雪花飘落,呼啸的北风令人感觉到彻骨的寒意。

    二人到了后院亭舍廊下,司马懿负手而立,抬起头看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王凌拱手一礼站在身后。

    过了片刻,司马懿说道:“彦云,你知道为何让你来吗?”

    王凌摇摇头道:“卑不知。”

    司马懿笑道:“你素来沉稳,又与我兄长和文舒相交莫逆,我自然是信得过你,要跟你说的事情,希望你万不能告诉第三个人。”

    王凌忙道:“请大都督放心,卑必守口如瓶。”

    “嗯。”

    司马懿沉声道:“既然要投降,那自然还是要谈条件,若是不能保证我们与宗族之利,又何必屈膝投降呢?你觉得,我们应该谈什么条件最好?”

    王凌想了想,试探性说道:“保留宗族人口、土地,投降过去之后,希望能够继续出仕为官?”

    “呵呵。”

    司马懿笑着说道:“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我们是降将,若还是战时,降将有用处,还是能够得到重用。但南方打赢这场战斗,天下承平,还要降将做什么?至于宗族人口和土地.”

    王凌眼巴巴地看着他,太原王氏是一个大家族,但组织结构比较松散,他作为领头羊也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王氏利益,所以他希望的是保留自己那一支的人口和土地。

    可司马懿却摇摇头道:“这也很难,分离世家人口,削减世家土地是南方大汉的国策。当年光武皇帝做度田令,是因为他由世家大族支持起兵才能够夺取天下。但刘备这厮手下多有寒门,南方世家被他杀了不知道多少,岂能会废掉这个国策?”

    刘秀建立东汉后也想通过土地改革缓解日益尖锐的土地问题,但他成功是靠南阳和河北世家支持才夺的天下。结果度田令一下,反对者如云,迫于世家压力,刘秀也只能让这个命令不了了之。

    而刘备在南方建立汉朝,主要支持者是刘琦以及荆州寒门,甚至荆州世家里庞家、黄家、马家等少数家族,还是支持他进行土地改革,背叛阶级有理想的大家族。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刘备迅速通过土地革命获得了荆州的底层平民支持,然后有了优秀的兵马来源,就不需要世家的兵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