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于灌钢法的出现属于降维打击。

    虽然不像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那样,利用蒸汽动力年产80万吨,但跟锻造炼钢相比,效率还是千百倍的提升。

    而除了炼钢技术以外,第二个直接原因,就是南阳资源丰富。

    作为一块堪比关中盆地的辽阔平原,这里盛产煤矿、铁矿等重要资源。

    其中光后世南阳市市区附近挖掘出来的汉代冶铁遗址就达十余处,其它地方更是数不胜数。

    黄门亭所在的沙河附近肯定是有矿产,但多埋藏在地下,并没有露天矿产。

    汉代的挖矿技术比较低,只对露天矿产有利用,埋藏得稍微深一点要么找不到,要么即便发现有矿,也没有能力进行开采。

    好在距离黄门亭不远的复阳县就是产铁大县,这里后世为桐柏县,有一座山名叫桐柏山,在汉代名叫大复山。

    根据后世出土的资料显示,这里有一个巨大的露天铁矿脉。

    实际上不止在汉朝,后世桐柏山矿区也很多,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矿企,山脉下蕴含着巨量金、银、铅、锌、铜、铁等等矿产资源,是一个世界级的矿产资源。

    而在汉代由于开采技术有限,想把桐柏山矿区后世探明的数百吨金矿、数千吨银矿、上千万吨铁、铜、锌、铅、碱等矿产全都挖出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即便是露出来的天然铁矿也已经非常多,后世在桐柏县挖出来的汉代冶铁遗址达十三处,没有挖掘出来的就更多,铁矿储备非常惊人。

    再加上南阳其它地方出产的矿产,上千年开采没有枯竭,就可以知道这片地方到底蕴藏了多少自然资源。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南阳这块地方真的是宝地。

    只是可惜处于中原交战区,常年的战乱没有一个安稳的环境,导致即便是自然资源如此丰富的情况下,也无法被人们利用起来。

    不过目前虽然南阳盆地空有那么好的资源无人利用,但黄门亭也依托着它渐渐发展起来,未来壮大之后,也许能够以此作为一块根据地,向周围辐射开去。

    十二月二十六日,邓洪带着新婚妻子和沈晨回到黄门亭。

    邓茂等人率领乡老们迎接。

    现在的黄门亭已经今非昔比,沃野之上农田一望无际,阡陌纵横交错,一片片农庄、村寨、池塘、桑林拔地而起。

    除了种田以外,还有传统的桑麻业、养殖业、畜牧业等等,俨然是一个巨大的庄园经济体系。

    东汉时期各大世家就是按照这样的庄园体系建立起他们在底层地方上的势力。

    如今邓氏建造起了世家一样的庄园,同时还有人在刘表属下为官吏,再加上邓氏后裔的底蕴,勉勉强强,也算是一个地方豪绅。

    沈晨他们是从襄阳坐船,顺着白河北上,到新野下船之后,再顺着沙河的方向往黄门亭而去。

    所以迎接团队则是在黄门亭西面的村口处。

    在邓茂等人的率领下,很多新加入的流民也被召集过来夹道欢迎他们,长达数公里的驿道上都是黄门亭民众,车队缓缓从西面驶来。

    之所以要这么隆重首先是得让新妇看到邓氏的实力和底蕴,不然夫家如果不强大,恐邓洪遭到新妇鄙弃。

    其次是安抚乡亭底层民众。

    新招募的流民多是从中原或者关中战乱中跑出来的无家可归之人。

    他们惧怕战争和饥饿,如果黄门亭没有显露出一定实力的话,这些人就很难有归属感,未来很有可能再次逃离。

    因此这个欢迎仪式就很有必要。

    蔡氏看到邓洪家拥有如此庞大的庄园,就不会轻视邓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