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表还算慷慨,送了一些物资给他们,这样黄门亭乡老们总算是可以开始进行生产。

    沈晨让乡民们收集动物粪便、骨头、人的粪便、烧制草木灰、桔梗灰,人畜产出的排泄物都要拉进茅房,参入一定比例的水,制造出粪水。

    经过两三个月的发酵酝酿,说句实话,乡民们其实很难忍受这些味道。

    由于南宋之前没有沤肥技术,他们以前屎尿都是在野外搞定,现在把茅房放在家里,属实让他们有些不舒服。

    但沈晨却说用这样沤出来的肥料能够增加地力,使粮食增产。因此在乡民们将信将疑当中,也只能听从他的吩咐,家家户户都挖掘了茅房,用粪水灌溉土地。

    到春天的时候黄门亭乡老们就已经开垦出了一万多亩土地,还挖掘出了一些鱼塘,购置了一些猪牛羊牲畜,总算是开始了新的生活。

    与此同时,沈晨召集村壮,在每天傍晚大家都干完活之后,继续加班加点,在山坳后依山体挖出窑洞,建造高炉。

    有了窑洞和高炉之后,就可以烧制窑砖、瓷器,以及炼制钢铁,打造更好的农具和武器装备。

    幸运的是煤炭广泛分布于我国任何一个省份,只不过山西、河南、山东是产出最多的几个省而已,并不是说其它省份就没有。

    南阳盆地也有煤矿,黄门亭乡老们居住的沙河附近就有,不是什么大矿,但足够用了。

    沈晨白天让大家继续开垦农田,用粪水灌溉粟苗。傍晚再以窑洞烧制窑砖、瓷器,再把整个宗族的铁器收集起来,重新炼制,让铁匠打造。

    不过打造出来的也都是普通农具而已,什么曲辕犁、水转筒车、龙骨水车都没有发明。

    因为那是用来给水田用的,南阳盆地的种植方式跟黄河流域差不多,以旱田为主,春粟秋麦,水太多了会把粟苗和麦苗涝死。

    就这样过了三个多月,终于粟苗长成了,经过精心培育和灌溉之后,黄门亭种植的粟苗颗粒个个果实饱满硕大,产量居然增加了40%,比往年任何时期都要高。

    这个消息顿时让乡民们振奋起来,欢兴鼓舞,原来对于沈晨的要求一些不满也彻底消失,剩下的就如同天人一样对他开始盲目崇拜于相信。

    不过沈晨却知道,这次能增产40%,是因为土力足够加上沤肥技术第一次使用,以后的产量逐年都会下降,最终趋于稳定。

    按照他以前采风时候了解到的知识,如果不用化肥的话,光沤肥技术让农作物增产20%都是顶天,一般都是在10%-20%之间,只有化肥才是真正的革命性产物。

    到四月份,整个村庄的基本都已经成型。乡民们也安定下来,地道、暗堡、邛笼也都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一切都走上了正规。

    刘表之前说过,等到他们宗族安置好之后,邓洪再去襄阳赴任,现在也是到了时候。

    临出发前,沈晨再次召开了会议。

    这次就不是在山下的窝棚里,而是在邓氏新建的祠堂内,这次他甚至坐在了主位,旁边几名叔祖都坐在他下首。

    沈晨环顾左右,首先开口道:“诸位叔祖,如今宗族已经安定下来,我与六叔祖也要去襄阳。不过南阳并不太平,要想宗族立足于世,不让自己性命掌握在别人手里,就得自己壮大起来。”

    邓茂问道:“阿晨,你是打算?”

    “我打算练兵。”

    沈晨说道:“我建造地道、暗堡、邛笼,就是为了防止有人进攻我们村庄。现在南阳到处都有匪祸,我们生产富裕,就有可能遭受劫掠,岂能没有自保之力?”

    邓茂为难道:“练兵就得村壮们整日操练,可大家都得照顾农田,哪来的时间去呢?”

    这就是个很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