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内部局势,这才开始对关中用兵。

    然而此时他进度远远落后,虽然没有出现赤壁惨败,可失去了南阳盆地,就没有了扼制南方势力的桥头堡,以至于不得不屯兵颍川汝南,防备刘备。

    现在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对南方用兵的几次惨败让曹操虽也有三十余万兵马,却无法大规模南下入侵,只能选择安稳后方。

    在此期间,曹操下达了《求贤令》,唯才是举,网罗北方英豪,使得不少人才归附,扩充丞相幕府。

    刘备也不甘示弱,下达了《试举令》,只要通过考核,就能担任官员,同时大力扶持寒门以及平民子弟,特别是沉晨的很多学生,在荆州益州各地为官,充当改革的急先锋。

    一时间南北一片欣欣向荣,大家都在进行内部整顿。

    与曹操刘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江东。

    虽然孙氏依旧能固守长江东南,但被水淹火烧之后,元气大伤。

    历史上这个时候都拥兵十七八万了,还曾经因荆州问题率领十万大军在益阳、公安等地与刘备关羽八万大军对峙。

    然而此时倾江东之力,两年间也仅仅恢复了不过七八万人马,若非通过不断攻打山越、交州来填补亏空,慢慢征兵和练兵,恐怕现在的兵马更少,远逊色于刘备和曹操。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好消息。

    孙权的船只技术得到了革新,火烧洪口之后,孙权得到了一部分沉晨的船只,通过技术复原,拥有了桨轮船和八槽水密隔舱。

    这两项技术前者可以增加船只航行速度,后者可以在船舱受损的情况下,不会沉船。

    而且沉晨在江夏、长沙等地围湖造田,打造江汉平原,通过占城稻和汉朝本土稻形成双季稻,加上插秧技术和沤肥技术,粮食大大增产,也让孙权派人偷偷学了去。

    从建安十六年开始,扬州太湖流域也开始全面推广双季稻和插秧沤肥法,这对于江东的粮食问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是孙权不知道的是,他暗暗高兴,以为这会给他带来巨大帮助,却不知道,沉晨根本没有打算在南方隐瞒这些技术,能够推广开来,自然是更好。

    原因很简单。

    虽然这些技术能够给粮食带来革新,但江东和荆州益州的体量摆在这里。

    历史上扬州人口达到了四百四十三万,现在加上交州,总人口突破到了五百万。

    其中大部分是世家大族和不服管教的少数民族,孙权实质控制的人口也就一百多万。

    并且孙权几次惨败,让他向世家妥协,无法获得世家的人口和田地,世家大族们种田得的收入,一毛钱都不会给你孙家,也不会纳税,不会帮孙权带来多少好处。

    而荆州益州正在进行改革,解放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多,刘备实质控制的人口也会越来越多。

    打个粗浅的比喻。

    算孙权两百万人帮他种地纳税,在技术革新之下,收入够他养二十万大军。

    那么刘备有六七百万,甚至八百万人帮他种地纳税,收入就够刘备养八十万大军,是孙权的四倍以上。

    虽然实质情况肯定不是这样,但大概就这么个意思。

    孙权与刘备的体量差距太大,导致孙权再怎么发育,总体实力也比不上刘备。

    因为你在发育,人家也在发育。你发育得到10点经验,人家得到100点,差距在无形中反而越拉越大,这就是现实。

    所以沉晨根本不在乎孙权推广他发明的技术,甚至希望他帮忙推广。

    等到将来消灭了江东,这些技术就已经在江东生根发芽,就不需要官府再费时费力传播新技术了。

    而与曹操刘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