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

    沈晨效仿古诗经,做下《雄赳赳》,内容讲述的是一名士兵听从召唤,保家卫国的故事。

    此刻诸多士兵昂扬着斗志,听从沈晨的召唤,攻打曹军,一统华夏!

    在这样嘹亮的诗歌声中,士兵们巍然前行,甲胄在身,每一步都仿佛山河般沉重,踩在大地上,发出橐橐的巨大响声。

    尘土漫天,歌声遍野。

    沈晨骑马在队伍最前面,手中持着锋利的虎胆刀,带领着将士们一路向北。

    沿途不少被诸葛亮打散的溃散曹军,但此刻眼见敌人这般声势,哪里还敢靠近?纷纷作鸟兽散,连看一眼都觉得自己好像在冒犯一群杀神。

    “什么动静?”

    远处被甘宁军与张绣军团团围困的李通骑在马背上,忽然听到了远方一声声高歌遍起。

    那歌没有什么特别优美的节奏,甚至演唱的速度也很慢,似乎每一句都慢,又无比低沉与悲怆,只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杀气四溢!

    李通能够从诗歌当中,感受到那股可怕的杀气。因为这首诗的内容,就只是简简单单地陈述一件事情。

    敌人来了。

    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着敌人杀去。

    敌人凶猛,我们敲打锣鼓,排列车阵,连绵的旌旗仿佛没有尽头。

    战争打响。

    我们踏着坚定的步子,向前对敌人发起冲锋。

    用敌人的血来沾染我的戈矛,用敌人的头颅来祭奠国家的衰亡。

    刀出鞘,弓弦张。

    猛烈攻击敌军,把敌人打得胆丧,等到打赢这场战争,将他们全部杀死,再收敛同袍的尸体葬于邙山。

    打完仗回来,旷野茫茫。

    我们遵照天子的命令镇守四方,同心协力保卫边防,从此平定国家,百姓安康!

    那一瞬间,李通就感受到了这首诗歌当中蕴含的那种保家卫国的情怀,以及平淡口吻里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冷酷。

    他焦急地四处搜寻,但身边只有茫茫一片的敌我士兵,什么也看不到。

    箭支在头上飞,耳边只剩下怒吼声,叱咤声,惨叫声,哀嚎声,兵刃碰撞声,甲片簌簌声,以及那若隐若现,越来越近的嘹亮高歌。

    李通不自觉有些慌了神,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感觉到一种恐惧。

    歌声同样惊动了正在围攻李通军的甘宁军和张绣军,张绣就骑在马上,他的骑兵也在列阵,约六千余人,十多年下来,这支西凉骑兵,也好像已经失去连它的锐气。

    从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张济带着他到南阳,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四年,张绣亦是到了他叔叔死的那个年纪,鬓角也长出了白发。

    因为没有投降曹操,没有跟着曹操去辽东那苦寒之地,张绣避免了病死的命运,可他从来都不知道这一点。

    所以当他看到南方忽然出现的那一支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杀贼寇,护家邦”诗歌的队伍时,张绣扭过头对身边的贾诩道:“伯父大人。”

    “嗯?”

    贾诩没有看他,苍老的脸上没有一点多余的表情,只是遥望着远方。

    张绣问道:“我若突袭此军,胜算几何?”

    “不到一成。”

    “难道没有一点胜算吗?”

    “我们都老了,就连你麾下的骑兵将士们,也都老了,还能杀到什么时候?”

    “是了,我们都老了。”

    “怎么,你似乎还有些不服?”

    “当年差点投降曹操,是沈晨从中作梗。”

    “是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