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因此沈晨让士兵在巴丘建造营寨,于北面的湖泊、高山上兴建大量的防御设施,有构造堡垒要塞之意。

    十一月十三日,沈晨回到了巴丘,黄祖得知他回来,立即召开军事会议。

    麾下张虎、陈生、苏飞、邓龙、张硕、张南、曲敢等将领,加上一些主簿、长史、曹史等佐吏,大大小小有二三十余人齐聚一堂。

    营寨之内,黄祖高坐主位,沈晨则当仁不让地盘膝坐在了他右手下方,目前刘琦麾下资历最老的就是黄祖,沈晨资历不如,可军功太大,因而俨然已经成为江夏水师第二人。

    对于沈晨黄祖的态度其实是有些忌惮和其它一些复杂情绪,忌惮在于沈晨威望日渐升高,压过了他这个主将,若要夺他江夏水师的兵权,可谓是轻而易举。

    但在其它方面沈晨又容不得黄祖打压,一来沈晨年轻,未来不可限量,打压他是给自己后人添堵。二来黄射跟刘琦沈晨关系都好,没必要为了眼下的忌惮而坏了子嗣友谊。三来沈晨救过他的命,不能恩将仇报。

    所以黄祖也只能把这份忌惮压在心里,甚至事事都要询问过沈晨的意见才能下达命令。包括这次将自己经营多年的沙羡夏口老巢拱手让出,将大军主力退至巴丘,也是他听从了沈晨的建议而来。

    不过黄祖却并不知道沈晨打算常驻于此,这次开会的目的也是询问接下来的打算,按照黄祖想来,接下来他们有两个选择,一是北上跟着刘备一起打襄阳,二是回沙羡防备江东来袭。

    因此今日开会,黄祖坐在主位之上,先环视一圈,然后说道:“诸位,如今蔡瑁已经覆灭,剩下襄阳张允蒯越负隅顽抗,吾欲随长皇子领大军进兵襄阳,你们看以为如何?”

    “不可!”

    沈晨立即阻止道:“如今长皇子身体有恙,坐船尚不能奔波,更何况走陆路?还是应当让长皇子休养身体。”

    黄祖沉声道:“晓卿,现在刘备已经北上要进攻襄阳,若他得襄阳,你可知后果?”

    “元阳公之所虑,我自是知晓。”

    沈晨笑道:“然玄德公以仁义立世,一旦他夺同宗基业,必失信于天下人,因此玄德公断不会如此,我料他若得襄阳,必然亲至巴丘,迎长皇子回去。”

    “晓卿!”

    黄祖语气顿时重了许多,训斥道:“国家大事,岂能仰赖于他人信义?当年晋惠公受秦国的帮助才得以继位,结果答应给秦国的城邑和土地却不愿意实现,世人都只为自己谋利,如此失信于人的事情还少吗?”

    沈晨沉思起来。

    站在自己视角来看,刘备由于有益州这块后备根基,现在绝不会夺取刘琦的基业,就像历史上他明明有机会攻占襄阳,却最终没有攻打刘琮一样。

    但在别人的视角当中,现在刘备兵强马壮,又帮助刘琦复位,如果刘琦不能尽快去襄阳抢占先机,到时候刘备先发制人,占据了南阳、南郡这两个荆州最富庶、人口最多的郡,那么对于刘琦来说,将是个灾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相当于国家利益要强于个人利益。刘备占据襄阳,趁机夺取荆州才符合他那一方的势力利益。所以黄祖有这方面的担忧,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这是不同的视角和立场结果。

    然而沈晨沉思片刻,最终还是摇头说道:“在这个关键时刻,长皇子只能将一切信任都交给玄德公了,否则要是在此时按照元阳公之意,恐怕荆州就要有灭顶之灾。”

    “你是何意?”

    黄祖有些不满,难道他想让刘琦带兵北上收复襄阳,还会让荆州败亡不成?

    沈晨分析道:“元阳公之意,是不是想让玄德公离开荆州,前往巴蜀?然后长皇子领大军北上,包围襄阳,夺回荆州!”

    “不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