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不只是开头难。

    中间也难,结尾也很难。

    就是因为太难,门槛太高,在太空探索这个领域,地球表面能玩得转的玩家就没几个,而能完全独立自主开展太空探索活动的玩家,放眼全世界也就只有三个。

    ……

    三天后,即7月3日周三下午。

    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科学院空间中心等七家单位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一项重磅消息,即成立“揽星九天”深空探测工程计划。

    此刻正直下午14点20分左右,发布会现场来了三百多家媒体结构。

    出席发布会的叶院士面向记者如是说道:“行星探测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图形标识,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呈现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姿,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我国行星探测-China,这组意义生源的名称与图形标识将承载着华夏民族航天强国的梦想……”

    不少的媒体机构纷纷侧目,这个“揽星九天”行星探测工程看起来是一个系列工程,是针对八大行星探测的总工程。

    紧接着便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揽星九天”行星探测工程正式启动“天问”系列具体探测计划,且同时立项两个太空探索项目,即“天问:土星探测工程”以及“天问:火星探测工程”。

    两大项目预计将由超过两百家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包括九州蓝箭等在内的群星资本旗下的相关科技公司也会参与其中。

    当在场的记者听到这两大行星探测计划的预算达要570亿元的时候也是颇为轰动,不过也没有到瞠目结舌的程度,因为前面有“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耗资千亿规模的预算在先,对比一下这两个太空探索项目,分别只要220亿和350亿,似乎也没那么过分了。

    再过分,大家也觉得没有“巡天空间望远镜”项目预算来的过分。

    但这也是相对来说,实际上依然是相当夸张的预算规模。

    从自然科学基金出现之后,国内的基础科研迎来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天文领域和航天领域超大规模的工程,现在正在进行的有太空激光引力波探测“天空之镜”项目;红外探测“巡天空间望远镜”项目;以及今天正式成立的“揽星九天”行星探测工程。

    除此之外,还有群星资本直接推动的空间电站“逐日工程”计划。

    这些着眼于太空的大型项目动辄百亿、千亿级别的预算,可着实羡煞了其它基础科研领域的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