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最近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到也的确有比较不错的项目,前几天成功说服了张之华回归国内创业。”

    方鸿言简意赅道:“张之华?没听说过这号人物,什么来头?”

    田嘉奕停止健身,她回忆了片刻便有条不紊地说道:“据资料数据显示,张之华是在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工作的一位科学家,从事的是一种3D生物打印机的研究,而且是研发团队的项目牵头人之一……”

    ……

    二十分钟后,方鸿已经换上了一身衣服在客厅了,不一会儿,田嘉奕从楼上下来,并且带来了一份材料给他,旋即说道:“张之华回到国内之后,群星资本就给他投了1.5个亿开展3D生物打印机的开发。”

    方鸿接过材料看了看。

    所谓的3D生物打印机,即通过打印机所打印的人体器官具备获取氧气和营养的“通道”,通常来说,3D生物打印首先是需要捐赠者或病患的细胞。

    然后,细胞会被置于水基凝胶中进行培养。之后,这些凝胶会被注入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结构,以此让细胞按照人工干预设定下的形状去生长。

    田嘉奕坐下来并说道:“根据张之华的说法,目前对于3D生物打印界最大的挑战是由于缺少血管,这些器官的厚度均不能超过200微米。”

    方鸿望着她说道:“不超过200微米?那这个厚度仅相当于头发丝持尺寸了。”

    田嘉奕补充道:“张之华的研究团队希望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从而能够打印出更厚的人体组织,这次他回国也带回了一些成果,他要开发的3D生物打印机是能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凝胶去打印,同时还会打印出组织内部的微型通道,材料报告上有,你自己看吧。”

    闻言,方鸿翻了几页。

    按照张之华的描述,这些通道将会在器官的生长过程中,为细胞提供血管的功能,使营养组织和氧分子到达器官内部的细胞。

    然后,当器官被移植到生物体后,生物体的血管会自动取代这些微型通道。

    张之华在维克森林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的项目中,已经实现用3D打印机打印出的人耳移植到了实验室的老鼠身体上,并且在两个月的时间之内,其血管和软组织都逐渐成型。

    田嘉奕说道:“据张之华透露,3D打印的人造肌肉纤维和人造颚骨在被移植后,血管都在逐渐生成,不过该项技术还未被用于人体试验。”

    方鸿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个项目若是能成功,将会使打印肾脏等更为复杂的器官成为可能,并且会加速这一进程。

    该技术一旦成熟,未来的商业前景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