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传统。

    但是,无一例外,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亦或是荀子在周游的时候都受到了各国君主的礼遇,然而……仅仅是礼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选择使用他们以及他们的思想来治国。

    三人名垂千古靠得是学术、思想,没有一个是靠治国。

    历史上荀子做过最大的官也不过是兰陵县令而已,因此对于荀子治国有多大本事,赵括并无把握。

    “若是荀子求官,我要不要答应?不答应吧,他毕竟是荀子。答应吧,万一他不会治国咋办?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一个国家用大儒来治国的,那些君主总不可能全部都有眼无珠吧。”赵括心中有些纠结。

    儒家确实是显学,如今墨家已经势微,唯有法家能与儒家比肩。

    但儒家毕竟没有证明过自己的实力,虽然历史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人家汉朝也不是靠儒家强大起来的!

    此时,荀子已经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大殿上。他体型和廉颇差不多高大,双臂肌肉高耸,将儒袍撑的高高鼓起,头发虽然有些花白,但面容红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赵括还没开头,荀子便指着赵括大声说道:“汝就是赵括?”

    赵括一愣,这态度哪是来求官的,分明是来喷自己的!

    “我就是赵括。”赵括说道。

    “汝欲做国贼呼?”荀子质问道。

    侍卫闻言,瞬间冲了上来,将荀子围在中间,荀子面目改色,眼睛直视赵括。

    赵括挥了挥手,让侍卫退下,然后问道:“何为国贼?”

    “窃国者为国贼。”荀子说道。

    “窃国者?本王听闻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敢问先生,这国家是他赵王丹一个人的,还是赵国百姓的?”赵括问道。

    “自然是赵国百姓的。”荀子说道。

    “那你去外面问问那些百姓,本王是不是窃国者。”赵括站起来,走到荀子面前,指着大殿外说道。“若不是本王,秦国的大军早就打到邯郸城下了。若不是本王从韩魏两国借来粮食,这赵国百姓早就饿死了。你去问问那些百姓,本王是不是窃国者!”

    “保家卫国,是你身为将军的指责,不是你窃国的理由。”荀子高声说道,气势比赵括还足,身上散发的气息甚至超越了绝大多数罡元级别的武者,距离超凡境也不过一线而已。

    《青葫剑仙》

    “战国时期的儒家都这么恐怖吗?”赵括看着荀子一身的腱子肉,默默后退了几步。

    “敢问荀子,这天下可是有人生下来就必须是王侯,站在国家的最高层俯视苍生,天下人都要对他顶礼膜拜。有人生来就只能做奴隶,供人驱使,供人打骂,受人欺辱?”赵括问道。

    “并非如此,人生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荀子说道。

    “既然人生并不是上天规定好的。那为什么这个国君之位他赵丹可以坐,我赵括不可以坐?是他赵丹比我高贵吗?是他赵丹比我仁义吗?是他赵丹比我贤明吗?都不是!他是武灵王之孙,我也是武灵王之孙。这天下他能继承,本王也能继承。而且!本王做的比他还好!”赵括郑重地说道。

    “荀况告退。”荀子见无法说服赵括,叹了一口气,准备转身离去。

    “等等。”赵括叫住了他。

    荀子停了下来,看着赵括。

    “不知先生可有意出仕?”赵括躬身问道。

    他不知道荀子会不会治国,但历史至少证明了一点:他会教徒弟。

    一个儒家教出来两个法家,还教出来两个丞相。

    李斯,韩非子,张苍,随便一个都是镇国的存在。

    这在历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