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探查时发现的一块肿瘤之外,脑瘤已经转移到其他区域。

    赵原朝龚博远靠近,轻声提醒,“脑部胶质瘤已经爬到语言和行动功能区了。”

    龚博远朝赵原看了一眼,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手术之前,他构思过方案,但一切都是建立在手术探查的基础上,如今脑瘤竟然发生了变化,打乱了他的一切安排。

    他该怎么办?

    如果硬切的话,伤及语言和行动功能区,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这名患者才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因为癫痫发作,被送到医院,结果查出了脑部胶质瘤。

    当时患者并不太想做手术,经过龚博远努力劝说,病人才接受手术。

    脑部胶质瘤长得非常快,蔓延速度极为恐怖。

    龚博远低估了这个瘤子的发展速度。

    没想到几天时间就长到了功能区。

    龚博远脑海里瞬间涌现出了很多方案,但他手腕却开始发麻,这种感觉真的很无奈。

    明明脑海中有千百种功法,但遇到敌人时,却一招也用不出来。

    赵原已经瞧出龚博远的窘迫。

    他之所以选择这台手术出现,主要是在查房的时候,发现有些不对劲。

    这个病人说话时有明显的迟疑,但根据探查影像,瘤体并没有压迫到语言中枢。

    等脑子打开之后,果然如同赵原所猜想的,胶质瘤已经转移了。

    赵原从龚博远的反应看出,他没有做好预案。

    如今完全靠临场反应,临时改变方案了。

    赵原轻声道,“龚主任,我来瞧瞧。”

    龚主任微微颔首,挪到了一助的位置。

    赵原将眼睛贴在显微镜上,观察了一下里面的情况,与龚博远道:“现在能做的方案是,让患者清醒,通过电刺激,找到语言和行动功能区,然后绕开这一块区域,处理肿瘤。”

    龚博远眼睛一亮,“这个方法的确可行!”

    龚博远脑袋里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也包括赵原给出的方案。

    不过,选择多了,就会犹豫,不知道挑选哪个方案才对。

    赵原的判断完全是临场应变。

    赵原朝麻醉医生看了一眼,“等下要让患者术中做题,你能办到吗?”

    麻醉医生犹豫,“没试过!”

    龚博远以为赵原要换麻醉医生。

    没想到赵原并没有那么做!

    “凡事都有第一次!等下你按照颅脑催醒的方法来调整药量,出了特殊情况,我会提醒你。”

    赵原的太自信了。

    龚博远内心唏嘘,不论结果如何,赵原瞬间就掌控了手术室的主导权。

    赵原给麻醉医生下达指令,等药效差不多,他开始呼唤病人的名字。

    随后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一布之隔,一头是血淋淋的脑花;

    另一头,病人在赵原的呼喊下,睁开了眼睛,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麻醉医生拿起手机,开始提问。

    病人回答得十分干脆。

    赵原深吸一口气,观察电刺激,判断语言行动区的位置,开始做肿瘤摘除!

    对病人而言,这是一场奇妙的经历。

    对龚博远和他的团队而言,也是一堂生动的教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