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想要做什么。

    分秒必争。

    但每个地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一个小时,四个小时,十个小时。

    从白天做到黑夜,手术室的灯还亮着。

    赵原喝了点葡萄糖便继续做手术,身边的助手换了好几拨,但作为主刀医生赵原不能随便下火线。

    即便用了一切能用的办法,病人的体温还是没有稳定降下来。

    主要是无药可用,病人之所以还能活着,全靠团队的经验和水平。

    处理这个手术,不是用药猛就可以的。

    需要不断地试探,让器官不受到剧烈的刺激。

    大面积的创伤导致应激反应,异体蛋白不断产生,体温再这么持续搞下去,病情还会持续加剧。

    但,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做。

    胡奥斯大学医院的主管医生在观摩室盯了足有十几个小时。

    他都看傻眼了。

    一开始他对赵原嗤之以鼻,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赵原处理了各种难关,此刻他对赵原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头到尾将器官衰竭的应变之法做了个通透,技术全面,强悍得让人感觉可怕。

    难怪科里森非要将病人送到这里。

    他现在感到特别后悔,当初如果按照赵原的建议来治疗病人,或许就不会将病人送到无可挽救的地步。

    如果不是过早使用技术,导致异体蛋白产生化学耦合,手术的难度至少会降低一半。

    现代医学专业化精细化分工培养出来的外科医生,很难理解赵原这种全能外科医生。

    上能开颅,下能通尿道,左能割皮包,右能当产婆。.

    曾经医疗人才匮乏,培育了一批牛逼的外科医生。

    但到了现代,这类医生基本绝迹。

    一方面是因为强调分工专精,没有以前的那种环境让你练手;

    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的目标是科室主任,那就得将精力转移到科研。

    即使在国外,在实际临床中,这类人也是神一般的存在。

    综合性的疾病都是多科室联合手术,因为是女性,妇科也来了专家。

    这种手术,观众看起来特别爽,但对主刀完全就是煎熬。

    「已经做了十几个小时了,赵神几乎没休息。」

    「到最后的观察期了。太不容易了。」

    赵原屏息凝神,死死地盯着监测仪,终于表情松动,轻声道,「关腹!」

    所有人都如释重负。

    结束了,病人在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

    赵原走出手术室,病人被送往重症监护室观察。

    赵原走进卫生间,摘掉口罩,脸上有明显的几道红印子,有点刺痛的感觉。

    随后赵原冲了澡,来到食堂。

    胡丽知道赵原的习惯,贴心地给他准备了食物。

    十几个小时不吃东西,赵原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

    手术做完,但还得等四十八小时才能确定最终结果。

    远在麦国的科里森接到病人体征平稳,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消息。

    他直接原地蹦了起来,凌空,握紧拳头,狠狠地挥出一拳,宣泄心中的兴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