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被世界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第二版在清初顺治年刊刻发行后,因书中出现“北虏”“夷狄”一词,被清朝禁毁,遂在中国失传。

    直到民国初年,宋应星的著作,首先是他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才被中国学者所关注,但他们是通过东邻日本国才看到原著。

    至于《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满门忠烈,其兄宋应昇服毒殉国,宋应星退居家食,抒生平学力,专注读书,在贫困中度过晚年,拒不出仕。

    想起后世之人,竟然将宋应星这位志士弄成大清后期的大辫子搬上节目,当真是不学无术,愚不可及。

    “下面,我们来讲火炮。火炮乃战争之神,将来的战争,就是火炮的战争!有一句名言你们要记住,真理,就在火炮的射程之内!什么意思,你们自己琢磨!”

    王和垚的话,让下面的李行中,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真理,就在火炮的射程之内!

    这句话,霸气!他喜欢!

    “教官,这火炮虽然厉害,但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他跟着瘦猴学习打.炮,训练场上操练过几次,也大概了解火炮的构造,好像并没有王和垚说的那么厉害。

    不过一个空心铁筒,打的霰弹不过两三百步,能有多大的杀伤力?

    “你这是一门小炮,威力自然不大。”

    王和垚指着课桌上的一门轻型佛郎机炮,耐心讲解。

    “这是霰弹,打不出不过能伤几个人,最多十来个人。泰西有一种炮弹,是空心铁皮,打出去能爆炸,依靠破裂的铁片杀伤对方,躲在那里也没用。”

    王和垚指了指炮膛,不厌其烦。

    “炮膛里要是刻上膛线,炮弹就会在炮膛里旋转,打的更远,更准确,威力更大。现在咱们是前装滑膛炮,到时候弄个线膛炮出来,打出来的炮弹能爆炸,可不是战争之神?”

    “教官,什么是膛线,什么是滑膛,炮弹能爆炸?”

    李行中懵懵懂懂,好奇心十足。

    上千门火炮,王和垚也敢想!

    “这就是膛线,是炮管、铳管的灵魂,膛线的作用在于赋予弹头旋转的能力,使弹头在出膛之后,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王和垚在黑板上画了出来,不厌其烦,一一解释。

    年轻人的可能,无法想象。

    “谢谢教官!”

    李行中醍醐灌顶,连连点头,不自觉变的点头哈腰。

    这个时候,他已经习惯了课堂,忘记了自己是王和垚的结拜义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