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总揽朝政大权。

    这其中,西杨(杨士奇)有相才,东杨(杨荣)有相业,南杨(杨溥)有相度。

    三人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大明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并使内阁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

    换句话说,内阁之所以在大明中后期发展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大明朝堂之所以文武彻底失衡,就是这三杨贤相的功劳。

    而三杨之首杨士奇,也成功利用内阁制度,将已经被太祖朱元璋明令废止的宰相之权,重新在内阁中凝聚而出!

    但杨士奇的野心,也仅止于此罢了。

    他到底还是一个文臣儒臣,并未做出什么迫害皇室的事情来。

    “老二,你真那么看好这杨士奇?”

    朱棣脸色阴沉地发问,给足了朱高煦压力。

    朱高煦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思索良久之后,这才斟酌了一下措辞。

    “爹,你还记得我们那个梦想吗?”

    “哦?”朱棣一愣,“你是说废除徭役赋税?”

    “嗯,但是想要走到那一步,必须要经过很多个阶段。”

    朱高煦再次敞开心扉,道出了自己的计划。

    “一条鞭法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叫做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

    朱棣呢喃了几句,眼中绽放出了别样光彩。

    “一条鞭法只是简化收税手续,按土地和人口用货币收税,但并没有废除人头税。”

    “而摊丁入亩则是直接把人头税废除,只按土地多少收税,可以说摊丁入亩是一条鞭法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爹你也应该看得出,一旦朝廷推行摊丁入亩,那势必就要直接废除读书人的功名特权,士绅百姓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彻底斩断士绅缙绅攫取民利的根基命脉!”

    听到这话,饶是永乐皇帝,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直接废除读书人的功名特权,让士绅与百姓一样,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那些读书人怎么可能同意,又怎么可能会接受?

    他们不跳出来拼死反击才怪!

    毕竟,这可是他们读书人最大的底气所在啊!

    靠着功名特权,读书人才可以攫取田地,才可以搜刮民脂民膏。

    朱高煦这一刀下去,可谓是彻底斩断了他们的根基命脉,天下读书人不造反才怪!

    “老二,这样做是不是……太冒险了些?”

    “冒险?”朱高煦笑了,“他们不同意又能怎么办?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更何况那个时候,天下军权全都掌控在皇室手里,他们拿什么跟皇室斗?大不了再开一次杀戒,杀一儆百,杀鸡儆猴,杀个血流成河,人头滚滚,他们就会听话了!”

    “只有做好了第二步,让士绅缙绅与普通百姓平等,再无任何功名特权,才可以进行第三步,也就是我们最后的梦想,废除徭役赋税,补贴种地百姓,大明才能迎来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