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金陵帝都里面,活得潇洒快活的只有达官显贵,底层老百姓还是过着节衣缩食的艰苦日子。

    杨士奇点了点头,再次发问。

    “那皇上可曾去看过那一座座简陋寒酸却充满欢声笑语的学堂?”

    “学堂?”朱棣摇了摇头,下意识地发问。

    “这学堂是乡学社学吗?还是说……”

    “都不是!”杨士奇豁然抬头,眼中绽放出了明亮光芒,“这是汉王殿下自掏腰包创建的免费学堂,所有适龄孩子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学费全免不说,成绩优异的孩子还可以从学堂中得到补助……”

    “呵!”朱棣嗤笑一声,“那混账东西不是多此一举吗?朝廷早就在乡野创办了乡学社学,他办这免费学堂有什么用?还不是为了收买人心……”

    “陛下错了!”杨士奇罕见地当场驳斥朱棣,“陛下当真以为乡学社学有用吗?其实从洪武朝至今,天下乡野间的乡学社学大多都荒废了,哪怕是有艰难维持的,也拿不到朝廷下发的经费。”

    “朝廷财政紧张,经费一再减少,再经过官员层层剥削,最后落到乡学社学手上的,甚至都不足够支付教员的俸禄薪资,他们同样也要养家糊口,谁还愿意去无偿给孩子启蒙呢?”

    “当然,也有这样的先生,不过他们也不是无偿,而是向学子收取拜师礼,银子肉食一样不可少,不然你家孩子就别想走进社学,老老实实地去挖田种地,当一辈子的农夫!”

    杨士奇早年穷困潦倒,就是靠着讲学四方赚取微薄利润奉养老母,整整二十年之久,所以他对朝廷制定的这一套教育制度十分了解,比之任何人都清楚这表面开明的教育制度,背后是多么腐朽肮脏!

    听到他这话,朱棣顿时脸色一变,逐渐阴沉了下来。

    贪官污吏,遍布各处,连教育也同样不能避免。

    “汉王殿下创办免费学堂,主要以教授新学为主,但同时也教授孩子们工匠、数算、经商等技艺……”

    朱棣闻言再次惊了,有些茫然不解。

    “学堂为何要教孩子们学这些东西?”

    “为了让他们日后有养家糊口的本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书习字,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步入仕途!”

    杨士奇满脸钦佩之色,叹服道:“陛下可知,此举会对我大明产生何等深远影响?”

    “当做官与务农不再是孩子们的唯一出路,他们日后的选择就会更多了,每个人都可以过生自己想要的人生,成为技术精湛的匠师,成为游走四方的商贾,成为……”

    “想要江山稳固,并不是只能依靠武力镇压,而是要让老百姓自发拥护朝廷,让老百姓对未来充满希望,让老百姓主动维持眼前的太平生活,如此方能天下安宁,万世太平!”

    “陛下,太孙可保大明一世安宁,汉王却可保大明万世太平,还请陛下三思啊!”

    朱棣陷入了沉思之中,看着眼前的杨士奇,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不料杨士奇又加上了一句,彻底击溃了朱棣的心理防线。

    “臣久居南洋,也曾见过远渡重洋而来的西洋商队,从他们口中得知,大明以西还有一片更加广袤无垠的浩瀚世界。”

    “偏安一隅的大明王朝,并不是这方天地的主人,只是诸国中实力稍微强横的一个罢了。”

    “中亚还有帖木儿帝国,西亚还有奥斯曼帝国,极西之地也有无数帝国林立……”

    “一个大航海时代即将到来,汉王殿下的视野与远见,足以成为大明这艘巨舰的掌舵人,驾驶大明冲破层层枷锁屹立在诸国之上,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可太孙殿下并不具备这等能力!”

    “孰优孰劣,陛下心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