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棣直接无视了他这些放肆的动作,只要这个老二能够解决掉国家大患,别说当着他朱棣的面儿喝酒了,他朱棣亲自给他倒酒都没关系……

    咳咳,一切以江山社稷为重!

    朱高煦点了点头,随即扭头看向了夏元吉。

    “老夏头,朝廷征收的田赋是不是逐年减少,没错吧?”

    夏元吉身为户部尚书,执掌户部多年,他对钱粮尤其上心,所以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毕竟田赋逐年减少,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要不是汉王朱高煦想办法给朝廷增添了几笔新的稳定收入,夏元吉只怕早就愁白了头发。

    得到了肯定回答,朱高煦直截了当地询问道:“其他的我们暂且不提,你们都知道江南是田赋重地,承担着官僚、勋贵的巨额俸禄支应,对吧?”

    “但是,江南官田拖欠赋税极其严重,苏松两府仅有重赋之名,却无重赋之实,老夏头对吧?”

    夏元吉再次点了点头,给出了肯定回答。

    “苏州府自永乐元年开始至今,欠粮三百九十二万石。”

    “松江府同样如此,额定征收田粮的起运部分为四十三万九千石,实征六万六千石,只征得百分之十五。”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朱棣也是变了脸色,下意识地看向了大胖胖。

    苏松两府拖欠赋税,这个事情他朱棣也是知道的。

    但是朱棣没有想到,拖欠数额竟然会如此之大,显得有些离谱了!

    夏元吉身为户部尚书,他自然清楚这件事情,甚至清楚到可以直接罗列出数据。

    但是太子呢?

    他监国理政了这么多年,难道他也不知情?

    既然他知情,为何不如实上报?

    感受着皇帝陛下的质疑目光,大胖胖顿时额头上冷汗直流,心中暗自大骂老二不当人子。

    这个混账东西,没事儿提这茬作甚?

    苏松两府的情况,大胖胖自然是清楚的。

    但是正因为他清楚,所以才不敢上报。

    毕竟这拖欠的数目太大了些,皇帝陛下听了势必会震怒。

    到时候皇上要是一怒之下,直接下令全力追缴,那不知两府有多少百姓会因此遭难,甚至很有可能闹出人命来。

    朱高煦注意到了永乐帝的目光,虽然有些于心不忍,但他还是添了一把火。

    “你们想过没有,苏州府与松江府可都是纺织中心与商业重地,就算是因为收成不好,拖欠了一年,但也不至于连年都是如此吧?”

    “连年拖欠,连年无粮,难道这其中就没有什么猫腻吗?”

    话听到这儿,大家都不是傻子,已经隐约猜测到这位汉王殿下会说什么了。

    朱棣此刻心中开始升腾起了些许怒火,但他强忍着没有发作,而是催促道:“汉王,有屁快放,再磨磨唧唧,朕扒了你的皮!”

    眼瞅着皇帝老子发怒了,汉王爷立马选择从心。

    “原因很简单,苏松两府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所以才会出现这等连年拖欠赋税的情况!”

    “苏松两府是赋税重地不假,但是真正缴纳赋税之人,却是最穷最苦的底层百姓,而那些地方士绅却凭借着功名特权肆意兼并田地,或是故意拖欠着赋税不缴纳!”

    “最有钱的人,没有缴纳赋税,但税额可是固定的,地方官员为了完成这个指标,就会向农户耕户征收更多的赋税,如此一来耕种者无力负担,要么选择逃亡沦为流民,要么主动投献给士绅,成为替他们耕田种地的佃户!”

    “普通百姓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