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第之家,表面上是高门世族,暗地里却掌控了当地所有的生意,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是习以为常!

    “太祖高皇帝定下了规矩,优待读书人,养士取士嘛,不给他们一些福利待遇与某些特权,不然这些读书人也不会归顺朝廷。”

    “可是高皇帝忽略了一点,那些给读书人的福利待遇里,偏偏有一条,有功名的读书人不用缴纳赋税!”

    这一点纪纲同样清楚,有些好奇地看着汉王爷。

    “有功名的读书人就是士绅,不管他是否入仕为官,他都会想方设法地攫取田地留给自己的子孙,让子孙不必为衣食而忧,只管安心读书明理,继续考取功名!”

    “一代获得功名,开始攫取田地,二代在一代的铺垫之下,条件资源更好,获得功名也会更加容易,他们也会走一代的老路,不管是否为官先攫取田地再说,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如此一来,士绅代代攫取田地,这就是文人士大夫口中的‘耕读传家,读书明理,以安天下’!”

    听到这儿,纪纲有些茫然。

    这个说法他同样听过,并不觉得奇怪。

    士绅如果名下没有田地傍身,那还叫士绅吗?

    而且读书人得了功名,开始想方设法地攫取田地,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读书人没有这些特权,没有这些好处,谁还愿意读书呢?

    “汉王殿下究竟是什么意思?纲不太明白!”

    “你们有没有想过,田地都被士绅通过种种办法给占据,那黔首百姓怎么办?他们拿什么过活?”

    朱高煦冷笑道:“士绅的土地又不用交税,那等到有一天,大明天下土地都被宗室、勋贵、士绅全部占完,天下再无可征税的土地,朝廷还收什么税?拿什么来为百官发俸禄?拿什么用来赈灾修河?拿什么发展民生?”

    “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大明王朝离灭国也就不远了!”

    纪纲听到这番“大逆不道”的话语,吓得脸色瞬间惨白,额头上冷汗直冒!

    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汉王这话并不是在杞人忧天!

    因为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来看,天下各地都有士绅,这些士绅名下都有大量田地!

    按照汉王爷的说法,假如这是第一代,那么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还会攫取田地!

    一代接着一代,到了最后,平民百姓手中还有田地吗?

    傻子都算得出来!

    朱高煦叹了口气,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叫做“土地兼并”!

    历朝历代的王朝末期,大都因为土地兼并而引起天下大乱,最终王朝轰然倒塌,天下易主。

    而且王朝末年,天下大乱,必有战乱发生。

    多年战乱下来,人口十不存一,土地于是空闲出来,利益重新分配,再次开始下一个轮回。

    后世之人做出总结,这一周期大概就是三百年左右,名为“王朝三百年兴亡周期率。”

    纵观历朝历代,从没有一个封建王朝,国祚超过三百年。

    当年,西周东周、西汉东汉这种两代不算,他们中间经历过了一次内部大清洗,利益重新分配后,算是一个崭新的轮回。

    “纲子啊,大明田地就好比是一个巨大的瓜,瓜的主人是老朱,由他负责分配。”

    “老朱将这一部分瓜分给功臣勋戚与皇室宗戚后,剩下的大部分瓜都分给了天下百姓!”

    “但是,百姓里面有那么一大批人,正在通过种种手段抢占其他人的份额,甚至算起来远远超过了先前那小部分!”

    “最终没有得到瓜的百姓,就会开始不满,开始闹事,开始怨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