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儿的抱怨,肖正宁乐呵呵的听着,一路上引导女儿说话,刺探她在书院里究竟过的好不好;女儿天生聪慧,比两个儿子可好太多了,也许,他的心愿能在女儿身上实现也不一定。

    “在书院要听先生的话,你们班上来了几个学生了?”

    “有五个了,她们年纪都比我大,不带我玩;我也不跟她们玩,我一个人看书。”五个人都是县城里家境好的人家,人家把女儿送过来读书是假,乘机结交人脉是真。

    可惜,男子书院和女子书院被隔开了,来结交人脉的姑娘们可难过了。

    人数这么少?

    肖正宁摇头轻叹,人们还没反应过来女子能读书是给家族和贫困人家一条出路;只是,县学的学费确实贵了些,许多人家舍不得送女儿进县学也是有的。

    县学女子书院没做出成效来,没人效仿,除了县学便没有旁的女子书院了。

    “三丫要加油,努力读书,不要浪费天赋;你的先生对你很看重,多次对院长夸赞你,院长现在对你的印象很深刻。只要你好好读书,以后的前程不会差。”

    “好。”

    路上没遇到回村的牛车,他们只能走着回去;到家时已是晌午,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顿饭,肖正宁便与肖老爷子肖老太太坐一起说话。重点说三丫有多出息,多聪明,还好把三丫送去了县学,不然可浪费了好头脑,诸如此话。

    肖老太太如何听不出来,儿子是让她安心呢;要是她非要执拗的不让三丫读书,那可浪费了好苗子,她这会儿虽然想捶儿子,但,她也庆幸把小孙女送去了县学。

    “咱们家三丫这么聪明,不知道大丫和二丫脑子怎么样;大丫那孩子老实,二丫心眼子多,要是二丫能多读书明事理,收收歪心眼子,我可谢天谢地了。”

    肖正宁嘴角的笑意僵了,“娘,您可别想了,二弟二弟妹舍得拿钱给丫头读书?”

    不是他看低弟弟,那是真嫌弃俩个女儿。

    “瞎说什么大实话。”肖老太瞪大儿子一眼,只那一眼没有威力。

    大家眼明心亮,老二那是真眼光短浅,没老大看的长远;从三丫这事儿上能看出来,老大的决定没错过。

    肖老爷子笑道:“我会跟老二说说的,他现在没儿子,送一个女儿去读书也行;读出来了招上门女婿也一样,不一定非要儿子。”

    “爹说的是。”肖正宁忙捧一句,他也是这么个意思。

    留出息的女儿在家招婿,不怕老了没人养老送终,死了没人摔盆;与其盼着那个未知数,不如好好培养已有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