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儿后朱瞻基便没了兴趣。

    毕竟是经历过后世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等演绎方式的,前世便对这些戏曲不感兴趣的他,如今又如何能够看得进去。

    倒是他身边的胡善祥,那小眼儿里满是兴奋之色,显然这包场看戏的体验,她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当然,朱瞻基带着胡善祥一同来到这里看戏,也不仅仅只是为了陪她。

    在古代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媒体传播途径的时代,除了书本外,寻常老百姓也只能从听听戏以及那些官府下发的公文上了解到一些外面的事情。

    可公文那个东西也都明白,大纸往上一贴,就放在那儿,能看见几个算几个,雨水一淋可能第二天就没了。

    传播的效果实在是低的可怜。

    倒是那戏曲听的人多也感兴趣,一场这么听下来也能记住个八九不离十。

    若是能想办法将它当做一个朝廷向外传递消息的途径,或许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朱瞻基之所以亲自过来,也是想实地瞧一瞧,看这种演绎的方式能否增加一些自己想要的内容进去。

    文化传播,思想统一,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当权者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毕竟一个人的行为是由脑中的思想来主导的。

    至于身上的这几两肉,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而言,只要还能活得下去,只要还能吃得上饭,就不会出现那种比较严重的造反之类的事情。

    就连路上抢劫上山为寇这种治安事情,也不是他想要这么做的。

    大多也都是受生活所迫,不得不如此。

    往往朝廷所施行下达的那些策令法令也都是为了限制人身上来的那几两肉,会不自觉的忽略脑子里的东西。

    仅靠着在书本上,书籍上的那些文章经卷,远远达不到影响整个大明朝的效果。

    毕竟能看得起书、又有书可读、有时间精力读书的人,并不多。

    并且书本上内容传播的效果也非常有限,毕竟枯燥乏味。

    相反像这种戏曲类的娱乐方式传播,效果就会非常的好。这一点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后世都是一样的。

    如果能够将大明朝诸如北抗外敌、南扩疆土、疏通大运河这种事情像后世电影似的融入到戏曲当中,将那种爱国,报国的情绪也融入到其中,那么在民间,百姓间,所能产生的影响,或许是超乎想象的。

    比如在境外经商时遇到了战乱,拿出了大明朝的旗帜举在头顶。

    亦或者将太祖时整顿吏治,诛杀贪腐官员的事迹拿出来编个戏曲,甚至直接搞个舞台剧的类型。

    将为何这么做,又为了谁这么做,全部通过这种娱乐的方式表达出来,由老百姓口口相传。

    让那些无知且消息来源贵乏的百姓,知道且明白朝廷这些举措的意义。

    再配合上朝廷为百姓生存而考量所制定实施的政策.......

    尽管这些东西并不像实际的政策一样可以将成果实实在在的表现出来。但是这些思维思想上的改变,有时候甚至比让百姓多吃一顿饭多赚一点银子更加重要。

    一连四五天的时间,朱瞻基每日都与胡善祥一同在这镇江府内四处的闲逛着。

    听听戏,吃点好吃的,到江边钓钓鱼......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镇江府遇到了那郭济,由他在镇江府内主办这些事情,朱瞻基也就可以放松些了。

    傍晚,就当朱瞻基与胡善祥在他们那小院子里,用今天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肉和蔬菜做的烧烤时。

    郭济找了过来。

    “殿下。”

    听到郭济的声音,朱瞻基抬头笑道:“郭大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